[實用新型]一種紗線的加捻機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20176186.1 | 申請日: | 2014-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685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莊郁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江市科時達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H7/02 | 分類號: | D01H7/02;D01H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228 江蘇省蘇州市吳***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紗線 加捻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紡織過程中對紗線進行加捻的機構。
背景技術
在利用棉紗紡織成棉織物時,需要對棉紗進行加捻處理,加捻是為了將兩根或兩根以上單紗固定成股線,并得到較好的成型與強力等質(zhì)量狀態(tài),若不加捻處理,兩根或兩根以上的單紗在一起就沒有抱合,受外力則會分開,影響成品質(zhì)量。
現(xiàn)有的加捻機在對棉紗進行加捻時,是直接對棉紗進行加捻,而棉紗通常是由一根一根短纖維經(jīng)捻合凝聚而成,必然有毛羽伸出紗體,直接加捻,紗線上的毛羽也隨之附著在加捻后的紗線上面,影響紗線及最終產(chǎn)品的外觀、手感和使用性能,比如,紗線之間容易纏結,導致織布時紗線不能順利通過經(jīng)停片、綜眼和筘齒,造成開口不清或斷頭增多,容易在棉織物產(chǎn)品上形成飛花、導致環(huán)境污染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以去除紗線上毛羽的加捻機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紗線的加捻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導紗羅拉和和對導紗羅拉傳遞的紗線進行加捻的加捻裝置,所述導紗羅拉與加捻裝置之間設有去毛羽裝置,所述去毛羽裝置包括設有過紗通道的腔體,所述過紗通道一端為進紗口,另一端為出紗口,所述過紗通道自進紗口往出紗口逐漸收窄,所述腔體上靠近所述出紗口處周向設有若干個與所述過紗通道連通的吸口。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過紗通道內(nèi)壁上在所述吸口處沿紗線的傳輸方向周向設有若干條溝槽。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溝槽的橫截面為三角形。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溝槽的頂端延伸至所述出紗口處。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各所述溝槽與各所述吸口銜接處均為圓弧過渡。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加捻裝置包括加捻盤和設置在加捻盤上的捻錠,所述加捻盤上還設有供紗線穿至所述捻錠上的導紗鉤。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進紗口的直徑為4mm,所述出紗口處的直徑為2mm。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紗線的加捻機構通過設置逐漸收窄的過紗通道,使紗線自捻合并,設置與過紗通道連通的吸口,使聚集在過紗通道出紗口處的毛羽從吸口處溢出,達到去除毛羽的目的。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去毛羽裝置的A向剖視圖;
圖中:10、導紗羅拉,20、加捻裝置,21、加捻盤,22、捻錠,23、導紗鉤,30、去毛羽裝置,31、過紗通道,32、腔體,33、進紗口,34、出紗口,35、吸口,36、溝槽,37、圓弧,40、紗線。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紗線的加捻機構,包括導紗羅拉10和和對導紗羅拉10傳遞的紗線40進行加捻的加捻裝置20,在導紗羅拉10與加捻裝置20之間設有去毛羽裝置30。
本實用新型中的加捻裝置20包括加捻盤21和設置在加捻盤21上的捻錠22,在加捻盤21上設供紗線40穿至捻錠22上的導紗鉤23。設置在加捻盤21上的捻錠22可由電機帶動旋轉,紗線40經(jīng)導紗鉤23引導至捻錠22上,以控制紗線40有規(guī)律地運動,捻錠22高速回轉,帶動紗線40旋轉,捻錠22沒回轉一圈,給紗線40加上一個捻回,從而完成對紗線40的加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江市科時達紡織有限公司,未經(jīng)吳江市科時達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761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毛蚶蛋白質(zhì)的鑒別方法
- 下一篇:自動檢測斷線的并條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