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鋼球成形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74715.4 | 申請日: | 2014-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172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明(設計)人: | 顧福儀;顧建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陰市華正金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H1/14 | 分類號: | B21H1/14 |
| 代理公司: | 江陰市同盛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紉蘭;沈國安 |
| 地址: | 21442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成形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成形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熱軋鋼球生產過程中對加熱后的圓鋼棒材進行軋制加工成球形的裝置,屬于熱軋鋼球生產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規的熱軋鋼球成形裝置多采用如中國專利ZL?201010239364.7公布的“軋鋼球機的成球機構?”結構,該結構造型美觀、生產效率高,但是在實際的使用中也發現,由于其上下夾持件均采用固定形式,無法調整,因此其對圓鋼棒材的夾持效果不夠理想,尤其是當棒材與成形裝置垂直度不夠理想時,固定形式的夾持件無法對棒材進行調整,從而影響了軋輥軋制效果,是的產品質量不夠理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有效的對圓鋼棒材進行調整的鋼球成形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鋼球成形裝置,所述裝置包含有機架,所述機架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安裝有上夾持座和下夾持座,所述上夾持座和下夾持座分別安裝用于夾持圓鋼棒材的夾持件,所述機架的底部設置有一對用于安裝軋輥的軋輥座,
所述上夾持座通過位調節機構與機架的頂部相連接,所述位調節機構包含有固定于機架上的框形支架,所述框形支架前后內壁的上部均設置有凹坑,有一調節架放置于上述框形支架的框形腔體內,所述調節架的前后外壁上均設置有卡置于上述凹坑內的支軸,所述調節架中心開有一螺孔,所述螺孔內旋置有一上下調節螺桿,所述框形支架的左右支架壁上均穿接有左右調節螺桿,且左右調節螺桿伸置于框形支架的框形腔體內的一端貼緊調節架的左右外壁,所述調節架的底部與上夾持座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鋼球成形裝置,所述凹坑由框形支架的內壁頂部豎向向下凹陷形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下調節螺桿和左右調節螺桿實現對調節架的上下、左右調整,從而使得與調節架相連的上夾持座能夠進行上下、左右的調整,從而使得上夾持座上連接的夾持件能夠更好的對圓鋼棒材進行夾持,從而有效的提高了軋輥的軋制質量,有助于提高熱軋鋼球的質量,提升企業的產品競爭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鋼球成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鋼球成形裝置去除軋輥后的結構簡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鋼球成形裝置的位調節機構的橫向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鋼球成形裝置的框形支架的結構簡圖。
其中:
機架1、位調節機構2、上夾持座3、下夾持座4、軋輥座5、軋輥6;
框形支架2.1、凹坑2.2、調節架2.3、支軸2.4、螺孔2.5、上下調節螺桿2.6、左右調節螺桿2.7。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4,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鋼球成形裝置,所述裝置包含有機架1,所述機架1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安裝有上夾持座3和下夾持座4,所述上夾持座3和下夾持座4分別安裝用于夾持圓鋼棒材的夾持件,所述機架1的底部設置有一對用于安裝軋輥6的軋輥座5,上述上夾持座3通過位調節機構2與機架1的頂部相連接,具體的講:
所述位調節機構2包含有固定于機架1上的框形支架2.1,所述框形支架2.1前后內壁的上部均設置有凹坑2.2,該凹坑2.2由框形支架2.1的內壁頂部豎向向下凹陷形成,有一調節架2.3放置于上述框形支架2.1的框形腔體內,所述調節架2.3的前后外壁上均設置有卡置于上述凹坑2.2內的支軸2.4,所述調節架2.3中心開有一螺孔2.5,所述螺孔2.5內旋置有一上下調節螺桿2.6,所述框形支架2.1的左右支架壁上均穿接有左右調節螺桿2.7,且左右調節螺桿2.7伸置于框形支架2.1的框形腔體內的一端貼緊調節架2.3的左右外壁,所述調節架2.3的底部與上夾持座3相連接;
上述調節架2.3可采用整體塊狀結構,也可采用框形結構,然后再中間設置條狀結構用于開設螺孔2.5、旋置上下調節螺桿2.6并連接上夾持座3——如圖3所示,當然具體的調節架2.3形狀還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無論其采用何種形狀,均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通過電機或液壓馬達的動力裝置驅動上下調節螺桿2.6進行旋轉,從而使得調節架2.3帶動上夾持座3實現上下移動;通過調整左右調節螺桿2.7從而使得調節架2.3以支軸2.4為中心軸進行左右偏轉,從而使得調節架2.3帶動上夾持座3進行左右的小角度移動,由于成形過程中需要調節的距離、角度均很小,本實用新型已經能夠很好的滿足調節需求;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專利的一個優化方案而已,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上述構思所做的任何改動或改進均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陰市華正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陰市華正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7471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信息處理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逼近信道容量的無速率TCM碼的編譯碼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