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薄膜長度檢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73465.2 | 申請日: | 2014-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696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明(設計)人: | 錢立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21/06 | 分類號: | G01B21/06;G05B19/05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薄膜 長度 檢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長度檢測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薄膜長度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根據國家標準《GB/T13541-92電氣用塑料薄膜試驗方法》,電氣用塑料薄膜試驗要求進行電弱點測試,電弱點測試中,在給定直流電壓下薄膜每平方米的擊穿點(電弱點)數成為衡量薄膜質量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在進行薄膜電弱點測試時,薄膜面積是一個重要參數。已知薄膜的寬度時,薄膜的長度檢測是計算薄膜面積的關鍵。?
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激光或LED測長傳感器對薄膜長度進行測量,即先發射光照在薄膜上,然后傳感器用高速攝像頭檢測薄膜的移動,當薄膜發生移動時,傳感器即可以輸出信號,并反映薄膜的移動距離。但這種測量方案造價較高,同時激光或LED測長傳感器在薄膜電弱點測試儀內安裝測量也不方便,因此亟待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薄膜長度檢測系統。本裝置為準確測量薄膜長度提供了一個完善的硬件平臺,本裝置不僅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同時造價低廉,便于維修保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薄膜長度檢測系統,包括用于輸送薄膜的長度檢測輥,本檢測裝置還包括與所述長度檢測輥相連的光電式旋轉測量器,所述光電式旋轉測量器的輸出端與控制器的輸入端相連。?
優選的,所述光電式旋轉測量器為增量編碼器,所述增量編碼器與所述長度檢測輥的端部相連;所述控制器為PLC。?
進一步的,所述增量編碼器通過聯軸器與所述長度檢測輥的端部相連。?
優選的,所述增量編碼器的端部設有第一連接桿,長度檢測輥的端部設?有第二連接桿,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的外側套設有將二者連接在一起的連接套筒,連接套筒上設置有多個穿過連接套筒的筒體將連接套筒與連接桿緊固在一起的緊固螺釘。?
進一步,所述增量編碼器為電壓輸出型增量編碼器。?
更進一步,所述增量編碼器為長春一光CHA-1-50BM-G24E,所述PLC為三菱FX1N-24MT-00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將增量編碼器通過聯軸器與長度檢測輥相連,則當長度檢測輥工作時,增量編碼器通過檢測長度檢測輥滾動時的角速度來測量薄膜移動長度。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減小薄膜長度的測量誤差,同時安裝、使用均較為方便。?
附圖說明
圖1、2均為光電旋轉測量器與長度檢測輥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裝置的控制原理圖。?
圖中標記的含義如下:?
1—長度檢測輥?11—第二連接桿?2—聯軸器?
3—光電式旋轉測量器?31—第一連接桿?4—控制器?
5—連接套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2、3所示,一種薄膜長度檢測系統,包括用于輸送薄膜的長度檢測輥1,還包括用于測量長度檢測輥1的角速度的光電式旋轉測量器3,所述光電式旋轉測量器3的輸出端與控制器4的輸入端相連。?
所述長度檢測輥1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包含在走膜裝置中,只要其和薄膜同步運行即可。?
走膜裝置包括用于放置薄膜的放卷臂、收卷臂和用于驅動收卷臂的伺服電機;薄膜由放卷臂牽引至收卷臂上,所述伺服電機驅動收卷臂,從而讓薄膜移動。?
如圖1所示,所述光電式旋轉測量器3為增量編碼器,所述增量編碼器通過聯軸器2與所述長度檢測輥1相連。?
如圖2所示,所述增量編碼器的端部設有第一連接桿31,長度檢測輥1的端部設有第二連接桿11,第一連接桿31和第二連接桿11的外側套設有將二者連接在一起的連接套筒5,連接套筒5上設置有多個穿過連接套筒5的筒體將連接套筒5與連接桿緊固在一起的緊固螺釘(圖中未示出)。?
所述增量編碼器為電壓輸出型增量編碼器,所述增量編碼器為長春一光CHA-1-50BM-G24E,該增量編碼器直流供電24V,每轉輸出脈沖數為500個。?
所述控制器為PLC,所述PLC的型號為三菱FX1N-24MT-001,該PLC有DC24V直流電源。?
如圖3所示,所述增量編碼器有3個接線端,其中1個接線端為A相脈沖輸出端,1個接線端是電源0V端,1個接線端是電源VCC端。PLC有3個接線端,1個接線端為電源端,1個接線端為輸入COM端,1個接線端為輸入X0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7346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