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復合電纜溝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73382.3 | 申請日: | 2014-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879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0 |
| 發明(設計)人: | 馬斌;孔維貞;黃華亮;繆如建;朱勇;方江;宋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神馬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9/02 | 分類號: | H02G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553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電纜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力輸電設備領域,具體是一種復合電纜溝。
背景技術
目前電纜溝是最為常見的專供敷設電纜或安裝附件的構筑物,如何快速、高效的安裝,并順利通過工程驗收,避免返工情況的發生,越來越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根據深度的不同,電纜溝可分為兩種類型,深度不大于1m時,采用磚砌體表面抹灰電纜溝,大于1m時大多采用現澆混凝土電纜溝。
磚砌電纜溝由于磚砌抹灰的工藝要求較高,抹灰的質量普遍偏低,容易出現質量通病;磚砌電纜溝的整體性和穩定性較差,常出現傾斜、倒塌、變形等問題。現澆鋼筋混凝土電纜溝則存在支模困難,溝體混凝土表面平整度難以得到保證,且溝壁保護層較薄,受反復凍融影響,使用多年以后表面破損嚴重,不便修復。上述兩種電纜溝由于資源耗費較多,且現場濕作業程序多,施工周期較長,安全文明施工差,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電力工程建設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復合電纜溝,該復合電纜溝結構穩定,安裝方便,并能保證復合電纜溝內的干燥等級。
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一種復合電纜溝,包括若干互相連接的主體,該主體由復合材料制成,該主體包括底板和組裝在底板兩側的側板,相鄰該主體之間相連接的部位設置有第一密封條,該側板和底板之間相連接的部位設置有第二密封條。
該第一密封條和第二密封條可以是片狀的橡膠條,也可以是柱形的橡膠條。根據組裝結構的不同,該第一密封條和第二密封條還可以是粘結在上述主體上的密封帶,也可以是涂在上述主體上的密封膠形成的密封條。
優選地,上述側板和底板通過固定件配接。該固定件可以為螺栓。
優選地,上述主體之間通過插接結構配接。該插接結構可以是該主體結構與主體結構之間相互配合的插槽和插條。更為優選地,還可以通過螺栓加固上述插接結構的連接部分。
優選地,上述主體之間通過固定結構配接。該固定結構可以是螺栓,也可以是固定框架。
更為優選地,上述主體通過與上述固定結構插接固定。該插接結構可以為分別設置在該固定結構和該主體上的插槽和插條。
更為優選地,上述固定結構和上述主體之間設置有定位結構。更為優選地,上述定位結構為設置在上述固定結構上的凹槽和與該凹槽配合設置在上述主體上的突起。
優選地,若干上述底板形成該復合電纜溝的底面,該底面間隔設置有排水口。該多個排水口可以通過管道將上述復合電纜溝內的水排出。
優選地,上述主體上設置有地下固定結構。該地下固定結構可以是向主體外延伸的條狀結構。該地下固定結構可以防止上述復合電纜溝在地下發生移動。并能增加上述復合電纜溝在地下的固定力,防止因為土地浮力的問題,使該復合電纜溝上浮。
優選地,上述地下固定結構設置在上述固定結構底部。該地下固定結構可以是上述固定框架底部向外伸出的條狀結構。
該復合電纜溝在組裝的接縫處設置有第一密封條和第二密封條,使該復合電纜溝不會因為其組裝的特性而使內部干燥等級無法達到要求。上述復合電纜溝結構穩定,充分實現了運輸和安裝的簡便性,并能同時保證復合電纜溝內的干燥等級。上述復合電纜溝,可以通過上述固定件很簡便地將上述側板和底板組裝在一起,通過插接結構或者是固定結構可以簡便地將上述主體和主體組裝起來,使該復合電纜溝的運輸和安裝方便,節省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由于若干主體的結構相同,所以在制造過程中,可以實現批量制造。如果建立國際或國家標準還可以實現不同地區或場所的通用性,并能方便維修或更換損壞的部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復合電纜溝1000的部分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固定框架110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底板11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復合電纜溝2000的部分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復合電纜溝3000的部分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固定框架310的立體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復合電纜溝4000的部分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地下固定結構414的立體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復合電纜溝5000的部分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10(a)、(b)、(c)、(d)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相鄰側板52連接的截面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神馬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神馬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7338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