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適用于懸臂梁總成的稱重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72566.8 | 申請日: | 2014-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291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趙勐;王兆榮;盧玉春;湯晶;張東紅;吳正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G17/00 | 分類號: | G01G17/00;G01G2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陸勍 |
| 地址: | 200125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用于 懸臂梁 總成 稱重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型結構件的稱重系統,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懸臂梁總成的稱重系統。
背景技術
懸臂梁總成之類的大型結構件需要設置于例如鉆井平臺之類的大型船體的主甲板上。對于這類懸臂梁總成進行稱重的方式目前多為8支點頂升。根據這種方式,用于頂升懸臂梁總成的千斤頂和壓力傳感器布置在上述大型船體的主甲板上,需要占用主甲板一定空間。
此外,為了滿足頂升載荷要求,諸如鉆井平臺的大型船體的主甲板結構往往需要額外加強。對于某些特定型號的鉆井平臺,在使用8支點頂升稱重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一方面,平臺主甲板上能夠利用的空間十分有限,無法正常放置稱重所需的千斤頂和稱重壓力傳感器以完成稱重。這就造成了懸臂梁總成稱重不準確的后果,對鉆井平臺的后續使用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另一方面,通過8支點頂升稱重方式在實踐中難以控制頂升點的受載穩定性。根據力學原理,懸臂梁的頂升點越多,越難以控制每處頂升點的受力情況,最終將影響稱重結果的精確性。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適用于懸臂梁總成的稱重系統。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適用于懸臂梁總成的稱重系統,包括:沿所述懸臂梁總成的軸線方向排布的一對第一側頂升組件、一對中部頂升組件和一對第 二側頂升組件,所述一對第一側頂升組件、一對中部頂升組件和一對第二側頂升組件分別位于所述懸臂梁總成的兩側,
其中,所述第一側頂升組件包括:
第一導向支座,固定于一平臺上;
第一千斤頂,安裝于所述第一導向支座上;
第一頂升支座,設置于所述懸臂梁總成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千斤頂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二側頂升組件包括:
第二導向支座,固定于所述平臺上;
第二千斤頂,安裝于所述第二導向支座上;
第二頂升支座,設置于所述懸臂梁總成的腹板外側并位于所述第二千斤頂的上方;
其中,所述中部頂升組件包括:
防傾覆支座,固定于所述平臺上;
第三千斤頂,安裝于所述防傾覆支座上;
第三頂升支座,設置于所述懸臂梁總成的腹板外側并位于所述第三千斤頂的上方。
較佳地,在上述的稱重系統中,所述第一側頂升組件進一步包括:第一頂升底座,設置于所述第一導向支座和所述第一千斤頂之間;以及第一稱重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第一千斤頂的上方。
較佳地,在上述的稱重系統中,所述第二側頂升組件進一步包括:第二頂升底座,設置于所述第二導向支座和所述第二千斤頂之間;以及第二稱重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第二千斤頂的上方。
較佳地,在上述的稱重系統中,所述中部頂升組件進一步包括:第三頂升底座,設置于所述防傾覆支座和所述第三千斤頂之間;以及第三稱重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第三千斤頂的上方。
較佳地,在上述的稱重系統中,所述第一頂升支座從所述懸臂梁總成的外部嵌入所述懸臂梁總成的一端內。
較佳地,在上述的稱重系統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千斤頂為液壓式千斤頂。
本實用新型的稱重系統可以解決現有鉆井平臺懸臂梁總成稱重過程中由于主甲板能使用的空間狹小而無法正常放置千斤頂和壓力傳感器以完成稱重的問題。此外,本實用新型所采用6支點進行頂升稱重,這樣更容易控制各頂升支點的受載穩定性,提高了稱重結果的精確性。最后,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6支點頂升稱重可以避免對主甲板結構的額外加強,降低施工成本、作業難度和施工準備周期。
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詳細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說明性的,并且旨在為如權利要求所述的本實用新型提供進一步的解釋。
附圖說明
包括附圖是為提供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理解,它們被收錄并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附圖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與本說明書一起起到解釋本實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圖中:
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稱重系統的整體結構。
圖2為圖1中的第一側頂升組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的第二側頂升組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的中部頂升組件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7256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種煤氣混合燃燒鍋爐
- 下一篇:一種中溫太陽能蒸汽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