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的雙孔鼻導管吸氧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72405.9 | 申請日: | 2014-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029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明(設計)人: | 高蕾;徐振東;楊旅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6/00 | 分類號: | A61M16/00;A61B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馮子玲 |
| 地址: | 2000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監測 呼氣 二氧化碳 雙孔鼻 導管 吸氧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的雙孔鼻導管吸氧裝置。
背景技術
臨床上最為常用的雙孔鼻導管吸氧皮條,如圖1所示,一端開口連接氧氣鋼瓶或壁式吸氧裝置,一端雙開口2直接放置在鼻孔處,可收緊固定在面部,打開氧氣閥門,調節吸氧流量后,即可使患者輕松舒適地吸氧。但該吸氧皮條無法同時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PETCO2),了解患者呼吸狀況。臨床上替代的方法是將二氧化碳采樣管5直接固定在患者的鼻孔1出氣處,如圖2所示,但其準確性差,易脫落,降低患者舒適性。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目前上述雙孔鼻導管吸氧裝置存在的問題,現提供了一種可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的雙孔鼻導管吸氧裝置。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的雙孔鼻導管吸氧裝置,包括一對可置于鼻孔的空心的氧氣出口端、與所述出口端連接的空心連接部、設于鼻孔處的二氧化碳監護儀采樣管和監護儀,所述連接部通過氧氣皮管連接供氧裝置,所述二氧化碳監護儀采樣管連接所述監護儀,還包括設于所述連接部中的細采樣管,所述細采樣管一端深入到所述氧氣出口端中,另外一端伸出所述連接部,并由一連接管連接所述二氧化碳監護儀采樣管。
所述細采樣管分別深入到所述一對氧氣出口端中。
所述細采樣管深入到其中一個所述氧氣出口端,所述連接部分為兩部分,所述一對氧氣出口端分別位于連接部的兩部分上,所述細采樣管位于所述連接部的其中一個部分中,且僅未設有細采樣管的連接部部分連接所述供氧裝置。
所述連接管中設有多層濾紙
還包括一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將所述細采樣管和所述連接管固定在所述連接部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雙孔鼻導管吸氧裝置具有以下優點:通過在吸氧裝置中設置二氧化碳監護儀采樣管,為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提供了接口,可以有效提高監護儀的利用效能,對于自主呼吸的患者在供氧同時可以監測PETCO2,監測呼吸頻率和通氣情況,及時發現呼吸抑制和二氧化碳潴留等情況,提高臨床安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現有技術中吸氧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可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的吸氧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吸氧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另外一種吸氧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的雙孔鼻導管吸氧裝置,包括一對可置于鼻孔1的空心的氧氣出口端2、與出口端2連接的空心連接部3、設于鼻孔處的二氧化碳監護儀采樣管5和監護儀6,連接部3通過氧氣皮管4連接供氧裝置,二氧化碳監護儀采樣管5連接監護儀6,還包括設于所述連接部中的細采樣管7,細采樣管7一端深入到氧氣出口端2中,另外一端伸出連接部3,并由一連接管8連接二氧化碳監護儀采樣管5。
所述細采樣管分別深入到所述一對氧氣出口端中。所述連接管中設有多層濾紙9。還包括一固定器10,所述固定器將所述細采樣管和所述連接管固定在所述連接部上。
細采樣管7為置入氧氣出口端2的較細塑料管道,材質同留置套管針的套管部分。該采樣管7和二氧化碳監護儀采樣管5的連接部8是臨床上常用的接口,大小與接頭5正好匹配,使用留置套管針的輸液接口端即可實現此功能。在連接部8的內部放置多層濾紙9,具有過濾細菌、病毒和水汽,避免交叉感染,防止采樣管堵塞等作用。多層濾紙9可使用臨床上常用的細菌過濾器(即人工鼻)中的濾紙材料實現。固定器10可以將部件7、8與部件3進行固定。
進行氣體分壓采樣測定時,數值的精確程度可能會有影響。原因在于,有別于呼吸機環路和麻醉機環路,該吸氧裝置是相對開放的。因此,有部分空氣和氧氣可能會和呼出氣體一起進入監測孔,所以實測PETCO2從理論上來講應該會低于真實PETCO2。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醫院,未經華東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7240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