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微風電除塵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71808.1 | 申請日: | 2014-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167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周文權;陸涵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天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3C3/04 | 分類號: | B03C3/04;B03C3/47;B03C3/41;B03C3/34;B03C3/36;B03C3/7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4005 江蘇省鹽城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風 電除塵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煙氣治理的除塵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說涉及一種微風電除塵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靜電除塵器有各種形狀結構,通常含有陽極系統和陰極系統,陽極系統包括陽板板,陰極系統包括陰板線?,F有的一種平板式電除塵器,其中采用的都是平行排列的標準480C極板,陽極板和陰板線在電場中都是平行于氣流方向交錯布置,煙氣在電場中流動路徑是在陽極板和陰板線之間平行直線前進。若陽極板的間距為400mm,則塵粒與陽極板之間的平均距離為200mm,粉塵幾乎遠離極極板運動,粉塵的平均遷移距大,因此不僅影響了除塵效率,而且高比電阻粉塵沉積引起的反電暈現象易生產二次揚塵。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微風電除塵器,該除塵器不僅除塵效率高,而且能夠避免粉塵二次揚塵現象的發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微風電除塵器,包括殼體、收塵系統、收塵振打裝置、放電系統和放電振打裝置,殼體包括進口端和出口端,收塵系統與放電系統布置在殼體內腔中,收塵振打裝置設置在殼體的進口端,所述放電振打裝置設置在放電系統的頂部,收塵系統包括若干組陽極板,相鄰兩組陽極板錯開一角度,并且相互首尾相連,在殼體進口端與出口端各形成若干封閉點,放電系統包括若干組陰極線,陰極線組相對于陽極板組偏移一距離布置在兩兩陽極板組形成的空間中,陽極板組在進口端與殼體靠近處設有進口擋風板,所述相鄰的兩陽極板組首尾相連的封閉點在進口端處設有進口導流板,在進口端設有均風裝置,在出口端設有導流裝置,所述每組陽極板為一系列金屬薄板,這些金屬薄板在殼體內排成一列,相鄰金屬薄板之間保持相同間距,所述金屬薄板的橫截面為曲線或折線結構形狀。?
所述進口端設有的均風裝置和所述出口端設有的導流裝置的結構相同,均含有若干條形板,條形板分為兩組,這兩組條形板對稱分布成一列,這兩組中的相鄰條形板之間保持間距。
所述殼體的兩側壁板互成一定角度,并分別與相鄰陽極板組平行,在兩側壁板與陽極板組之間設有出口抑塵電極。
所述收塵系統還包括極板框架及振打桿,所述陽極板組自由懸掛于極板框架中,陽極板的兩端與極板框架柔性連接,振打桿設置在極板的中間,振打桿與陽極板剛性連接,振打桿與極板框架柔性連接。
所述極板框架含有兩側的立柱和下橫梁,兩側的立柱的下端設有導向軸,導向軸上端設有漲緊螺母,導向軸下端插入所述極板框架的下橫梁兩端的導向套管內,漲緊螺母下端與導向套管上端頂緊。?
所述放電系統包括放電極框架,放電極框架含有橫梁,該橫梁設有放電線連接件,放電線連接件包括兩側導柱,該兩側導柱穿過放電極框架的橫梁,導柱兩端設有孔板,所述陰極線的端部插入孔板內。
在上述微風電除塵器中,當煙氣從殼體的進口端進入其內時,經進口擋風板的導流作用,迫使煙氣進入進口端的均風裝置,煙氣經過均風裝置后,進入電場腔體內,充分荷電,由于陽極板組的末端封閉,因此煙氣從陽極板組中相鄰金屬薄板之間的微通道通過進入相鄰的電場腔體時,煙氣中的荷電塵粒近乎極小的距離趨向作為收塵極的金屬薄板,這時庫侖力極大,從而使粉塵幾乎無一逃逸地被捕集到,這樣極大地提高了收塵效率。由于金屬薄板的橫截面為曲線或折線的結構形狀且其之間保持有間距,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在同樣電場長度內大大增加了收塵面積,因此有效提高了捕集粉塵的能力。由于收塵面積的增加,因此煙氣在通過陽極板組中相鄰金屬薄板之間的微通道時速度極低,這樣被振打而飄落的粉塵不可能再逆向飄回形成二次揚塵現象。同時由于殼體的進口端和出口端分別設有均風裝置和導流裝置,從而使煙氣均流流進和流出電場,這樣克服了現有技術煙氣流入電場不均流所導致除塵效率降低現象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微風電除塵器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微風電除塵器的俯視圖。
圖3是陽極板組、極板框架和振打桿之是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是陽極板組與極板框架連接結構關系放大示意圖。
圖5是陰極組與放電極框架的連接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6是陰極線與放電線連接件的連接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2中,一種微風電除塵器,包括殼體1、收塵系統2、收塵振打裝置3、放電系統4和放電振打裝置5。殼體1包括進口端和出口端,收塵系統2與放電系統4布置在殼體1內腔中。收塵振打裝置3設置在殼體1的進口端。放電振打裝置5設置在放電系統4的頂部,這樣的布置結構可以避免現有技術側部振打所導致封閉點漏風的不足。收塵系統2包括若干組陽極板,相鄰兩組陽極板錯開一角度,并且相互首尾相連,在殼體1進口端與出口端各形成若干封閉點6。放電系統4包括若干組陰極線,陰極線組相對于陽極板組偏移一距離布置在兩兩陽極板組形成的空間中。陽極板組在進口端與殼體1靠近處設有進口擋風板7,所述相鄰的兩陽極板組首尾相連的封閉點在進口端處設有進口導流板8,在進口端設有均風裝置9,在出口端設有導流裝置10。所述每組陽極板為一系列金屬薄板,這些金屬薄板在殼體1內排成一列,相鄰金屬薄板之間保持相同間距,所述金屬薄板的橫截面為曲線或折線結構形狀。為降低成本,提高互換性,所述進口端設有的均風裝置9和所述出口端設有的導流裝置10的結構相同,均含有若干條形板,條形板分為兩組,這兩組條形板對稱分布成一列,這兩組中的相鄰條形板之間保持間距。為進一步提高除塵效率,防止二次揚塵,所述殼體1的兩側壁板11互成一定角度,并分別與相鄰陽極板組平行,在兩側壁板與陽極板組之間設有出口抑塵電極12。如圖3所示,所述收塵系統2還包括極板框架14及振打桿15,所述陽極板組自由懸掛于極板框架14中,陽極板的兩端與極板框架14柔性連接,振打桿15設置在陽極板組的中間,振打桿15與陽極板組剛性連接,振打桿15與極板框架14柔性連接,這樣振打桿15既能傳遞振打力,又能對陽極板組起到定位的作用。如圖4所示,所述極板框架14含有兩側的立柱16和下橫梁19,兩側的立柱16的下端設有導向軸17,導向軸17上端設有漲緊螺母18,導向軸17下端插入所述極板框架14的下橫梁19兩端的導向套管內20,漲緊螺母18下端與導向套管20上端頂緊,這樣可以給下橫梁一定的張拉力,從而能夠保證陽極板組的垂直。?如圖5所示,所述放電系統5包括放電極框架21,放電極框21架含有橫梁25,該橫梁25設有放電線連接件23,如圖6所示,放電線連接件23包括兩側導柱24,該兩側導柱24穿過放電極框架21的橫梁25,導柱24兩端設有孔板26,所述陰極線22的端部插入孔板26內,這樣放電線連接件23兩側的導柱24可以在橫梁25上自由上下移動,從而帶動陰極線22上下自由浮動,可以對陰極線22在熱煙氣作用下的受熱膨脹進行補償,從而能夠保證陰極線22永不變形。在上述微風電除塵器中,當煙氣從殼體1的進口端進入其內時,經進口擋風板7的導流作用,迫使煙氣進入進口端的均風裝置9,煙氣經過均風裝置9后,進入電場腔體內,充分荷電,由于陽極板組的末端封閉,因此煙氣從陽極板組中相鄰金屬薄板之間的微通道通過進入相鄰的電場腔體時,煙氣中的荷電塵粒近乎極小的距離趨向作為收塵極的金屬薄板,這時庫侖力極大,從而使粉塵幾乎無一逃逸地被捕集到,這樣極大地提高了收塵效率。由于金屬薄板的橫截面為曲線或折線的結構形狀且其之間保持有間距,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在同樣電場長度內大大增加了收塵面積,因此有效提高了捕集粉塵的能力。由于收塵面積的增加,因此煙氣在通過陽極板組中相鄰金屬薄板之間的微通道時速度極低,這樣被振打而飄落的粉塵不可能再逆向飄回形成二次揚塵現象。同時由于殼體的進口端和出口端分別設有均風裝置和導流裝置,從而使煙氣均流流進和流出電場,這樣克服了現有技術煙氣流入電場不均流所導致除塵效率降低現象的發生。上述除塵器對煙氣進行治理,可以保證出口排放達到10mg//Nm3以下,滿足國家環保標準遠期的煙塵排放規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天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天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7180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試驗用盤式多點位移監測裝置
- 下一篇:一種內腔勾槽及平面檢測找中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