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行波管收集極內芯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70444.5 | 申請日: | 2014-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000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吳華夏;任振國;吳磊;陳士菊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J23/027 | 分類號: | H01J23/027;H01J23/033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順利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行波 收集 極內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真空電子器件中行波管收集極內芯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能夠大幅提高行波管效率和散熱效率的收集極內芯結構。
背景技術
行波管作為真空微波功率放大器件,具有頻帶寬、增益大、效率高、輸出功率大等優點,在各類軍用微波發射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被譽為武器裝備的“心臟”。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對行波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雷達為了探測更遠的距離,對行波管的輸出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減輕雷達的重量,對行波管的重量也提出了越來越嚴苛的要求。
由于行波管工作原理本身的限制,行波管本身不可避免的要消耗一定的功率,行波管的輸出功率越大,其自身消耗的功率也將越大,而其消耗的功率主要集中在行波管收集極的內芯,因此,如不及時將收集極內芯的熱量傳導出去,或提高收集極內芯的效率減少其功率消耗量,將會導致收集極內芯燒毀,最終導致行波管損壞。因此,能夠設計出高散熱效率和高效率的的收集極內芯顯得尤為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行波管收集極內芯,其目的是滿足收集極內芯對高散熱效率和高效率的使用需求,并且重量輕。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該種行波管收集極內芯包括過渡陶瓷筒、收集極內芯一、過渡杯形陶瓷環、收集極內芯二、高絕緣性熱縮套筒和底座;所述的過渡陶瓷筒的截面為U型,且U型底部設有通孔,所述的收集極內芯一的截面是錐形,具有寬端和窄端,所述的收集極內芯一的窄端與過渡陶瓷筒的U型底部連接;所述的收集極內芯一的寬端通過過渡杯形陶瓷環與收集極內芯二連接在一起,所述的收集極內芯二的散熱片的圓周上均勻分布有若干通液孔,所述的通液孔沿收集極內芯二的軸線方向分為上下兩部分,且上下兩部分的通液孔均勻錯開布置;所述的高絕緣性熱縮套筒套裝在收集極內芯二的散熱片上;底座安裝在收集極內芯二的底部。
所述的收集極內芯一與過渡陶瓷筒對接的面上設有金屬化層,且所述的收集極內芯一與過渡陶瓷筒對接面之間設有焊接用過渡可伐環。
所述的過渡杯形陶瓷環的兩個端面上均設有金屬化層,且過渡杯形陶瓷環與收集極內芯一對接面之間,以及過渡杯形陶瓷環與收集極內芯二對接面之間均設有焊接用過渡可伐環。
所述的過渡陶瓷筒開口端的端面上設有金屬化層,且通過過渡的可伐環與行波管的慢波固定連接。
所述的底座上設有與底座底面垂直的針狀桿,且針狀桿位于收集極內芯二的內部。
所述的底座上設有用于與高壓導線連接的螺紋沉孔。
所述的收集極內芯一和收集極內芯二的內表面均通過離子刻蝕的方法加工出凸起結構。
所述的收集極內芯一和收集極內芯二均采用高導熱性能的無氧銅材料。
所述的過渡陶瓷筒、收集極內芯一、過渡杯形陶瓷環、收集極內芯二、高絕緣性熱縮套筒以及底座的中心線重合。
所述的高絕緣性熱縮套筒所耐的電壓是收集極內芯二所加電壓的兩倍。
具有上述結構的該種行波管收集極內芯具有以下優點:
1.該種行波管收集極內芯所收集的電子均勻的分別在了收集極內芯的內表面上,提高了散熱的均勻性,并通過兩級降壓提高了收集極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收集極的熱負載;另外,收集極內芯可直接與用于冷卻的碳氟液相接觸,減少了普通收集極通過陶瓷傳遞熱量的程序,增加了散熱面積提高了收集極散熱的效率。
2.該種行波管收集極內芯通過設置的針狀桿,改變電場的分布,使從慢波過來的電子均勻地分布在收集極的內壁上,以便利于能量的均勻分布,利于收集極的散熱。
3.該種行波管收集極內芯重量輕,適合于各種設備,有利于市場推廣與應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在圖1中,1:過渡陶瓷筒;2:收集極內芯一;3:過渡杯形陶瓷環;4:收集極內芯二;5:高絕緣性熱縮套筒;6:底座;7:散熱片;8:通液孔;9:針狀桿。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未經安徽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7044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