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大魚咬鉤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65984.4 | 申請日: | 2014-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621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紀欣;李達廣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紀欣 |
| 主分類號: | A01K93/02 | 分類號: | A01K93/02 |
| 代理公司: | 貴陽東圣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于俊漢 |
| 地址: | 550002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魚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釣魚裝置,特別是一種大魚咬釣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釣魚一般都用到浮漂,提到“浮”字肯定與水有關,一定是用在水上確定魚是否咬釣的一種浮動小型標尺。所以在使用時要受到水的限制,受到遠近深淺的影響,只能釣近處和淺處,不能釣遠處和深處,因為帶浮漂的魚線不好投竿。現在雖然有“太空豆”和“活動浮漂”的使用,投竿可以投的遠一些,但是還是有一定的限度。換句話說,就算投得出去,因為浮漂小觀看吃力,有時風起浪涌,陽光反射,看不見浮漂,所以基本上還是不能使用。而且使用水上浮漂有一定難度,沒有兩三年的功夫去慢慢的“品味”,去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是很難區分是什么魚吃,是大魚還是小魚,魚餌進嘴了沒有,該不該提竿,沒有把握,所以經常提空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魚咬鉤顯示裝置,該裝置由“岸上漂”和彈性竿稍組成,可以使用“岸上漂”也可以使用“彈性竿稍”,夏天水溫釣4米以上的淺處用“岸上漂”。秋天水涼釣4米以下的深處用“彈性竿稍”。該裝置是把使用在水上的浮漂搬到陸地上,搬運到垂釣者跟前來,能達到大魚咬鉤一目了然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構成:一種大魚咬鉤顯示裝置,由裝置橫桿、裝置腳、橫桿固定螺絲、L形連接片、裝置腳固定螺絲、魚竿擋板、報警器、岸上漂和彈性竿稍組成,其特征在于:裝置橫桿與裝置腳連接,裝置橫桿用橫桿固定螺絲連接L形連接片,裝置腳由裝置腳固定螺絲連接在L形連接片上,裝置橫桿上設有多處魚竿擋板,魚竿擋板下設有報警器壓簧和報警器接點,報警器接點由接點螺絲固定在裝置橫桿上,魚竿擋板的側面都設有岸上漂插座或彈性稍插座,插座上方設有岸上漂卡釘,裝置橫桿上還設有報警器插座,報警器通過報警器卡板卡在裝置橫桿上,報警器插頭插在報警器插座上,裝置橫桿一端下方有電源插座,夜釣時把電源筒的電源插頭插在電源插座上。
岸上漂一端設有岸上漂插頭與岸上漂插座配合,另一端設有發光二極管,中間由一根兩芯導線接通,發光二極管外罩有浮漂A,浮漂A的尖端由一軟棉線連接細鋼絲大掛鉤。
彈性桿稍一端設有彈性桿稍插頭與魚竿擋板側面上的彈性竿稍插座連接,彈性竿稍插頭和空芯竿體通過彈簧彈性固定,空芯竿體的另一端設有發光二極管,發光二極管外罩有浮漂B,發光二極管和彈性竿稍插頭之間由兩芯導線接通,浮漂B和空芯竿體的連接處設有小掛鉤。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
一、能夠以小釣細線用松線的方式釣大魚。
二、靈敏度極高。
三、“岸上漂”和“彈性竿稍”風吹是左右搖擺,如果漂浮輕輕的一動就慢慢升起,這是大魚已經咬鉤,應立即提竿。提竿就是大魚,絕對不會提空竿。
四、裝置設計是全天侯的,可以白天使用,也可以進行夜釣,插上兩節五號電池,“岸上漂”和“彈性竿稍”所有發光漂都發出紅光或其他顏色的光。
五、垂釣有兩種方法:一種釣者要守候著魚竿,坐陣垂釣看漂拿魚;另一種是釣者不在現場,進行自動垂釣,大魚咬鉤后要線逃跑線輪轉動報警器報警,人就可以前去取竿拿魚,兩種方式交替使用,有勞有逸。
六、松線緊線都中魚。多數大魚咬鉤后都是咬線往前跑,魚線由松到緊,這是吃“緊線”;也有少數大魚吃“松線”,也就是常說的“回線”,無論是吃緊線和松線漂都會慢慢的上升(岸上漂)或都會彎曲慢慢下降(彈性竿稍)松線緊線都中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右視圖?,圖3是岸上漂結構示意圖,圖4是彈性竿稍結構示意圖。
圖中1、裝置腳,2、電源筒,3、橫桿固定螺絲,4、裝置橫桿,5、接點螺絲,6、魚竿擋板,7、報警器壓簧,8、報警器,9、岸上漂卡釘,10、岸上漂插座,11、報警器插座,12、報警器插頭,13、報警器卡板,14、報警器接點,15、電源插頭,16、電源插座,17、L形連接片,18、裝置腳固定螺絲,19、兩芯導線,20、小彈簧,21、浮漂A,22、細鋼絲大掛鉤,23、軟棉線,24、岸上漂插頭,25、空心竿體,26、彈簧,27、彈性竿稍插頭,28、浮漂B,29、小掛鉤,30、插頭擋板,31、發光二極管。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紀欣,未經李紀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6598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