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數控機床I/O電路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63760.X | 申請日: | 2014-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69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高海泉;萬明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霍仕達機電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4 | 分類號: | G05B19/4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72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數控機床 電路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數控機床領域,主要涉及一種數控機床電路控制中使用的兼容性強的I/O電路板。
背景技術
在目前國內的數控機床領域,中高端數控機床使用的控制系統多為日本發那科、日本三菱,臺灣新代和德國西門子制造生產的,還有一些經濟型數控機床使用國產系統。其中,國內數控加工中心領域,日本發那科和日本三菱數控系統占有80%以上的市場份額。由于不同的數控系統,其I/O地址的編排方式不同、PMC控制方式不同、電壓需求的不同,就需要有一套與之搭配的電路控制模塊。目前,數控機床制造廠商都采用一種數控系統搭配一套電路控制模塊,制作的I/O電路板模塊不具有兼容性,導致制作成本提高,電控維修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數控機床I/O電路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新型數控機床I/O電路板,包括輸入信號I電路板與輸出信號O電路板,所述輸入信號I電路板上自左至右、自上至下依次設有CB104接口、OUT3接口、OUT2接口、OUT1接口、CG32接口、CB106接口、CB105接口與CG31接口,所述輸出信號O電路板上一側自左至右依次設有第一跳轉端子、OUT1端子、J5端子、第二跳轉端子、OUT2端子、J2端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對輸入信號I電路板、輸出信號O電路板的設計,實現了變控制系統、不變電路的目的,讓復雜的數控電路變得簡單、方便,便于用戶使用和后期的維護,同時本實用新型具有較強的兼容性,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輸入信號I電路板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輸出信號O電路板一端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輸出信號O電路板另一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基于以上背景技術闡述的理由,制作一種新型數控機床I/O電路板,實現模塊化,可以兼容日本三菱和日本發那科系統。本實用新型由輸入信號I電路板15、輸出信號O電路板16和輔助模塊組成。輸入信號I電路板15與輸出信號O電路板16實現了對不同的數控系統兼容。在輸入信號I電路板15中,針對不同的數控系統,設置了不同的信號接口,并進行標注,方便連接。
輸出信號O電路板16可以在不同系統或同一種系統的不同版本中使用,外接的接觸器、繼電器等線圈電壓需求可以自由選擇。真正實現變控制系統、不變電路的目的,讓復雜的數控電路變得簡單,方便用戶使用和后期維護。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新型數控機床I/O電路板,包括輸入信號I電路板15與輸出信號O電路板16,所述輸入信號I電路板15上自左至右、自上至下依次設有CB104接口3、OUT3接口8、OUT2接口7、OUT1接口6、CG32接口2、CB106接口5、CB105接口4與CG31接口1,所述輸出信號O電路板16上一側自左至右依次設有第一跳轉端子14、OUT1端子9、J5端子11、第二跳轉端子13、OUT2端子10、J2端子12。
在使用日本三菱系統時,如圖1,將系統輸入接口與CG31接口1連接,系統輸出接口與CG32接口2連接。
在日本發那科系統時,因該系統輸入和輸出為相同接口,如圖1,可以將系統輸入接口分別與CB104接口3、CB105接口4和CB106接口5連接。外部檢測輸入信號接線可以和輸入信號I電路板15下端的對應分類信號接線點連接。系統輸出信號通過OUT1接口6、OUT2接口7和OUT3接口8連接到圖2中的輸出信號O電路板16中。
在圖2中,輸出信號電纜和OUT1端子9、OUT2端子10連接。外部的接觸器、線圈等負載電壓需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并與J5端子11或J2端子12連接。同時根據系統版本的不同,其共用點COM為0V或24V可以通過第一跳轉端子14、第二跳轉端子13選擇,以實現其兼容性。這種數控系統的電路控制I/O電路板,具有較強的兼容性,使用方便。?????
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霍仕達機電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安徽霍仕達機電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6376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