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浮游生物采集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60977.5 | 申請日: | 2014-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484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唐國盤;黃安群;崔錦;程璞;徐秋良;張長興;黃安瑞;譚彥果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K69/06 | 分類號: | A01K69/06;A01D44/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市華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張愛軍 |
| 地址: | 450046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浮游生物 采集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生態生物采集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浮游生物采集器。
背景技術
浮游生物是懸浮生活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們完全沒有游動能力,或者游動能力很弱,不能作長距離移動,不足以抗拒水的流動。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兩大類,通常浮游生物個體很小,但是數量較多,分布廣,在水生生物界占據重要位置。浮游生物不僅是魚類的重要餌料,其群落結構與種類組成常用來評價水體的生態環境。
當前,采集淺層水域浮游生物所用工具一般是簡易的桶式浮游生物采集網,其結構包括采集圈和在采集圈上固定的網罩,浮游生物經采集圈圈口進入采集網內,因此采集圈口的大小直接影響采集效率。與此同時,采集圈圈口也是進網的浮游生物逃走的出口。這種采集圈采集的效率較低,需要專人花時間來采集,在野外工作時會耽誤時間,采集效率低下,另外雜質、垃圾等容易進入網具造成濾水不暢,影響采集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采集效率高、使用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的浮游生物采集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一種浮游生物采集器,包括采集網,還包括與采集網相連的箱體,箱體上表面中心處設有浮球,浮球和箱體之間為固定連接或活動連接,箱體內設有水泵,箱體上部設有進水口,進水口處設有濾網,箱體下部設有出水口,出水口和采集網相通,所述浮球懸浮在水面上,在浮球上部設有趨光燈。
所述采集網為內外兩層,采集網內設有支撐圈,外層采集網的孔徑為60-66μm,內層采集網的孔徑為80-90μm。
所述進水口設置在箱體上部,并環繞箱體一周。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采集器可以懸浮在水面上,通過箱體內的水泵將含有浮游生物的水通過水泵抽濾后進入出水口,通過出水口外的采集網將浮游生物收集,該裝置和普通的桶式采集網相比,由被動收集變為主動收集,可明顯提供采集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采集器浮球上設有趨光燈,有利于趨光性浮游生物的收集;游生物采集網設為兩層,可將大小不同的浮游生物分別收集,使用方便,成本較低,可節約人力物力。
本實用新型的采集器箱體外進口處設置濾網,可以有效過濾水中的部分雜物,提高采集網的收集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采集器采用水泵控制水流方向,可以有效防止網中的浮游生物逃脫,大大提高浮游生物的采集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采集器可以全天候工作,操作簡單、安全,易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浮游生物采集器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浮游生物采集器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中,1為浮球,2為進水網,3為箱體,4為水泵,5為采集網,6為支撐圈,7為趨光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見圖1,一種浮游生物采集器,包括采集網,還包括與采集網相連的箱體,箱體上表面的中心處設有浮球,浮球和箱體之間為固定連接,箱體內設有水泵,箱體上部設有進水口,進水口處設有濾網,水通過濾網后由水泵吸入進水管,經水泵進入箱體下部的出水口,然后水進入采集網過濾出浮游生物,采集裝置的浮球懸浮于水面上,采集網為單層;所述進水口設置在箱體上部,并環繞箱體一周,這樣既有利于過濾又不影響水的流速。
實施例2:同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參見圖2,浮球和箱體之間為活動連接,在浮球的上部設有趨光燈,采集網為內外兩層,采集網內設有支撐圈,外層采集網的孔徑為60-66μm,內層采集網的孔徑為80-90μm。
內層采集網孔徑較大,用于采集較大的浮游生物;外層采集網孔徑較小,用于采集較小的浮游生物,實現了采集的同時對浮游生物進行初步分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未經河南牧業經濟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6097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