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背光源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54779.8 | 申請日: | 2014-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974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嘉尹;翁巾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瑞儀(廣州)光電子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00 | 分類號: | F21S8/00;F21V13/00;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寶筠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背光源 模組 液晶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背光源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背光源模組為液晶顯示裝置的關鍵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發光,背光源模組的功能即在于提供光源,使液晶顯示裝置能夠正常顯示。為了提高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因此需要背光源提供充足的亮度,且分布均勻的光源,但是現有的背光源模組的出光的均勻度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光源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提高了背光源模組提供的光源的均勻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背光源模組,包括:
導光板;
設置于所述導光板入光面一側的光源;
設置于所述導光板出光面一側的反射表面;以及,
設置于所述反射表面和所述導光板之間的吸光層,且所述吸光層的面積小于所述反射表面的面積。
優選的,所述吸光層在所述導光板上的投影、且靠近所述光源的邊緣與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具有間隙。
優選的,所述吸光層的長度與所述反射表面的長度相同。
優選的,所述吸光層的寬度范圍為大于0,且不大于所述反射表面的寬度的一半。
優選的,所述吸光層設置于所述反射表面遠離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的區域與所述導光板之間。
優選的,所述吸光層在所述反射表面的投影、且遠離所述光源的邊緣與所述反射表面遠離所述光源的邊緣重合。
優選的,所述吸光層設置于所述反射表面的中央區域與所述導光板之間。
優選的,所述吸光層為黑色油墨層、灰色油墨層或PET吸光膜層。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所述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模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源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在導光板和反射表面+之間設置吸光層,且吸光層的面積小于反射表面的面積。在背光源模組工作時,吸光層吸收部分自導光板出射的光,減少入射至反射表面的光,減少了反射表面反射出的光,進而改善了導光板的入光側部分區域的亮度過大的問題,提高了背光源模組出光的均勻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a為現有的一種背光源模組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b為相鄰兩個發光二極管的發光示意圖;
圖2a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背光源模組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背光源模組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術所述,現有的背光源模組的出光的均勻度差。發明人研究發現,造成這種缺陷的原因主要有在導光板的出光面一側、且靠近光源的邊緣區域設置有反射表面,反射表面的設置,使得導光板入光側部分區域的亮度過大,進而降低了背光源模組的出光的均勻度。
具體的結合圖1a和1b所示,圖1a為現有的一種背光源模組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1b為相鄰兩個發光二極管的發光示意圖。背光源模組包括由多個發光二極管12組成的光源1,光源1發出的光射入導光板2的入光面,通過導光板2的散射網點將入射光散射,最終由導光板2的出光面射出。由于光源內的發光二極管12之間具有間隙,因此相鄰兩個發光二極管12發出的兩束光之間具有暗區A,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現有的背光源模組中還包括一設置于朝向導光板出光面一側的反射片3,且反射片3靠近導光板2的入光面,通過反射片3反光提高亮度,進而避免暗區A的出現。但是反射片的設置導致導光板入光側部分區域的亮度大于其余區域的亮度,使得導光板出光不均勻,進而降低了背光源模組提供的光源的均勻度。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背光源模組,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包括導光板,位于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一側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吸光層,所述吸光層設置于所述反射片與所述導光板之間,且所述吸光層的面積小于所述反射片的面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瑞儀(廣州)光電子器件有限公司,未經瑞儀(廣州)光電子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5477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三維形貌測量光纖干涉投射條紋的相位穩定度測量方法
- 下一篇:一種編煙機夾線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