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背光模組大尺寸反射片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49252.6 | 申請日: | 2014-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712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郝廣寧;袁永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東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V7/10 | 分類號: | F21V7/10 |
| 代理公司: | 無錫互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龐聰雅 |
| 地址: | 215107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背光 模組 尺寸 反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照明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大尺寸反射片。
背景技術
背光模組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的關鍵組件之一。背光模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側入式背光模組與直下式背光模組兩種。側入式背光模組是將背光源例如CCFL(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陰極螢光燈管)或LED(Light?Emitting?Diode,發光二極管)所發出的光線通過一入光面進入導光板形成面光源,提供給液晶面板,同時導光板的下方設置一反射片,以將射出導光板的光線再重新反射回去,提高光線的利用率。現有的背光模組的反射片,除了四周定位結構外,其中心部位都是平板無結構的反射片基材。當背光模組工作時,側邊LED燈發射光線,光線經過導光板水平在畫面內傳輸,經過網點及反射片反射后變成垂直于畫面的垂直光源發射出。現有的這種較大尺寸的側光式背面模組,其反射片容易出現兩種異常:a、反射片受熱后中間容易拱起,且側光模組反射片垂直方向受到導光板等的重力,水平方向沒有移動的空間;b、反射片容易與導光板摩擦產生靜電,使得局部產生靜電部位跟導光板吸附,從而形成暗影,影響畫面質量。
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做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反射片及背光模組,通過在該反射片上開設小的通孔能夠減輕反射片由于與導光板摩擦產生的靜電吸附,不僅使得背光模組出光效果好、畫面均勻,而且大大延長了背光模組的壽命,節約了生產成本。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背光模組大尺寸反射片,其包括反射片本體,所述反射片本體上開設有:
若干個定位孔,其位于所述反射片本體的四周;
若干個釋放孔,其位于所述反射片本體的中心部位,
所述若干個釋放孔組成至少一個結構單元。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每個結構單元的若干個釋放孔是自結構單元的中心位置向外輻射呈輻射狀。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結構單元的數量為四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釋放孔的形狀為橢圓形,該橢圓形釋放孔的長軸和短軸之比10:1—2:1。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橢圓形釋放孔的長軸和短軸之比5:1。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釋放孔的形狀為圓形,該圓形釋放孔的孔徑小于1mm。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釋放孔的形狀為方形或三角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釋放孔的數量為4—8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釋放孔的數量為4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釋放孔的數量為8個,該8個釋放孔組成“米”字形結構單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大尺寸反射片具有如下優點:
(1)反射片上具有釋放孔的部位,可以釋放部分應力,使得所述反射片受熱后拱起現象減輕;
(2)可以將所述反射片與導光板摩擦產生的靜電釋放到背板上,從而減輕了反射片的靜電吸附,避免形成暗影,大大提高了畫面質量,延長了背光模組的使用壽命,同時也節約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大尺寸反射片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大尺寸反射片在另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此處所稱的“一個實施例”或“實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實用新型至少一個實現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個實施例,也不是單獨的或選擇性的與其他實施例互相排斥的實施例。
請參閱圖1,其為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大尺寸反射片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反射片包括反射片本體100,所述反射片本體100上開設有若干個定位孔101和釋放孔102。
所述若干個定位孔101,其位于所述反射片本體100的四周,用于固定背光模組的其他結構。本實用新型中對所述定位孔101的數量、大小、位置及間距不做限制,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東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東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4925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