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攝像機鏡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43914.9 | 申請日: | 2014-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614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忠緒;張興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225 | 分類號: | H04N5/225;G03B17/02;G02B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黃志華 |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攝像機 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攝像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攝像機鏡頭。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光學攝像機鏡頭內通常設有多組透鏡,而相鄰的兩個透鏡之間還會設置隔圈以確保相鄰的兩個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隔,從而滿足光線折射的要求。
請參考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攝像機鏡頭,其通常包括:主筒010,沿入光方向依次安裝于主筒010內的第一透鏡011、第二透鏡012、第三透鏡013、第四透鏡014,且第一透鏡011和第二透鏡012之間具有第一隔圈020,第一隔圈020內設有階梯型結構的第一透光孔021,第二透鏡012和第三透鏡013之間具有第二隔圈030,第二隔圈030內設有階梯型結構的第二透光孔031;其中,第二透鏡012和第三透鏡013均為凸透鏡,第二透鏡012朝向第一隔圈020的球面與第一透光孔021的內壁上遠離第一透鏡011的一端相抵,第二透鏡012的另一個球面與第二隔圈030中第二透光孔031的內壁上遠離第三透鏡013的一端相抵,第三透鏡013朝向第二隔圈030的一個球面與第二透光孔031的內壁上遠離第一透鏡011的一端相抵。
由于現有技術的攝像機鏡頭中,如圖2中所示,第一隔圈020內設有凸向第一隔圈020軸心線的環形凸臺022,環形凸臺022的頂面023為圓柱面,當外界環境中雜光的光線a照射至環形凸臺022的頂面023時,該雜光的光線a則會被環形凸臺022的頂面023反射至第二透鏡012上,并經過第二透鏡012折射后穿過第三透鏡013和第四透鏡014,最后則會在圖像感應器上成像,從而影響了攝像機鏡頭的成像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攝像機鏡頭,能夠有效消除進入攝像機鏡頭內的部分雜光,提高攝像機鏡頭的成像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攝像機鏡頭,包括:主筒,沿入光方向依次安裝于所述主筒內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設有第一隔圈,所述第二透鏡與所述第三透鏡之間設有第二隔圈;所述第一隔圈內具有凸向所述第一隔圈軸心線的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背離所述第二透鏡的側面具有沿入光方向漸收的錐面結構;所述環形凸臺上位于所述錐面結構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的部分還具有開口朝向所述第一隔圈軸心線的第一環形槽,所述第一環形槽背離所述第一透鏡的側面與所述錐面結構的表面相交形成第一環形凸齒。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攝像機鏡頭中,由于第一隔圈內的環形凸臺中背離第二透鏡的側面具有一個沿入光方向漸收的錐面結構,當外界環境中雜光的光線照射至該錐面結構的表面時,雜光的一部分光線能夠被該錐面結構的表面直接反射出攝像機鏡頭;而雜光的另一部分光線則能夠被該錐面結構的表面反射至第一隔圈中位于第一環形凸齒與第一透鏡之間的內壁上,并在第一隔圈的內壁上發生多次反射直至雜光的該部分光線被第一隔圈的內壁吸收,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攝像機鏡頭中的第一隔圈可以有效消除部分雜光,提高了攝像機鏡頭的成像效果。
優選地,所述第一環形槽的兩個側面與所述第一環形槽的底面之間所呈角度的大小為120度~150度,所述第一環形槽中背離所述第一透鏡的側面和錐面結構與所述第一隔圈軸心線之間夾角的大小均為45度。
優選地,所述第一隔圈的內壁還設有若干圈位于所述環形凸臺與所述第一透鏡之間的鋸齒形遮光結構,每一個所述遮光結構的兩個齒面與所述第一隔圈軸心線之間夾角的大小均為45度。
直接照射在遮光結構齒面的雜光以及被錐面結構反射至遮光結構齒面的雜光都能夠在各遮光結構之間進行多次反射,從而使部分雜光被遮光結構的齒面逐漸吸收,進一步提高了第一隔圈的消光效果。
優選地,所述第一隔圈的內壁與所述第一隔圈和第二透鏡接觸的端面之間設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二隔圈的內壁與所述第二隔圈和第二透鏡接觸的端面之間設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隔圈的內壁與所述第二隔圈和第三透鏡接觸的端面之間設有第三倒角。
這樣,第二透鏡與第一隔圈接觸處的棱角被第一倒角鈍化,可以防止第二透鏡上朝向第一隔圈的球面被第一隔圈上的棱角壓傷;第二透鏡與第二隔圈接觸處的棱角被第二倒角鈍化,可以防止第二透鏡上朝向第二隔圈的球面被第二隔圈上的棱角壓傷;第三透鏡與第二隔圈接觸處的棱角被第三倒角鈍化,可以防止第三透鏡上朝向第二隔圈的球面被第二隔圈壓傷。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攝像機鏡頭能夠有效防止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表面被壓傷。
優選地,所述第一環形槽中背離所述第二透鏡的側面與所述第一倒角的倒角面相交形成第二環形凸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4391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