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聲吶追蹤定位膠塞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40732.6 | 申請日: | 2014-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862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0 |
| 發明(設計)人: | 高果成;王文斌;陳寧;劉小利;劉志雄;沈明華;王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S15/06 | 分類號: | G01S15/06;G01S15/8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張培勛 |
| 地址: | 710016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聲吶 追蹤 定位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通過聲吶系統追蹤定位石油固井過程中膠塞位置的整套裝置,具體說就是一種聲吶追蹤定位膠塞裝置。
背景技術
在固井頂替過程中必須使用膠塞進行水泥漿和泥漿分割并碰壓。長久以來,對固井膠塞頂替是否到位的判讀,一直使用的是經驗判斷,通過觀察管柱壓力、聽碰壓聲音、看流量等辦法進行判讀,這些判斷都是非數據型的間接的信息表達,不能夠進行直觀的數據或圖形顯示,不能顯示膠塞的實時位置。由于現場井況不同,當井下出現異常的時候,這些判斷方法有可能失去效果,并不能很好的幫助施工及技術人員分析解決問題并及時作出判斷,導致固井出現各種問題,是固井中的一大瓶頸,無法具體的體現并控制固井工藝流程。如果能通過準確的信號判斷膠塞位置,配合流量計量,可以極大的提高固井成功率,減小井下復雜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聲納技術在石油天然氣固井過程中對膠塞進行定位,并能顯示直觀的數據或圖形,方便施工及技術人員分析解決問題并及時作出判斷。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聲吶追蹤定位膠塞裝置,包括膠塞,還包括聲吶發生及數據處理系統,所述膠塞上安裝有由多個水聲換能器組成的聲吶基陣,所述聲吶基陣與聲吶發生及數據處理系統通過電信號連接。
所述聲吶發生及數據處理系統包括信號源、信號收發器、數據處理器和顯示裝置;
所述聲吶基陣與所述信號收發器電連接,所述信號收發器與所述信號源電連接,所述信號源與所述數據處理器電連接,所述數據處理器與所述顯示裝置電連接。
所述聲吶基陣與所述信號收發器之間通過聲吶信號連接。
所述聲吶發生及數據處理系統安裝在井口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可以通過聲吶定位技術,通過數據傳輸及處理系統實時顯示膠塞所在井中的位置,膠塞與井口的距離及膠塞的運動狀態,幫助施工及技術人員分析解決問題并及時作出判斷,可以極大的提高固井成功率,減小井下復雜情況。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原理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膠塞;2、聲吶基陣;3、聲吶發生及數據處理系統;4、信號源;5、信號收發器;6、數據處理器;7、顯示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聲吶追蹤定位膠塞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膠塞1,還包括聲吶發生及數據處理系統3,所述膠塞1上安裝有由多個水聲換能器組成的聲吶基陣2,所述聲吶基陣2與聲吶發生及數據處理系統3電信號連接,所述聲吶發生及數據處理系統3安裝在井口位置。
井口位置的聲吶發生及數據處理系統3可以與膠塞1上的聲吶基陣2進行信號的實時傳輸交換,經過數據處理后產生直觀的數據和圖形顯示,位于井口的技術人員可根據產生的直觀數據進行判斷,得出膠塞1的位置和運動狀態等。
實施例2:
上述聲吶發生及數據處理系統3包括信號源4、信號收發器5、數據處理器6和顯示裝置7,所述聲吶基陣2與所述信號收發器5之間通過聲吶信號連接,所述信號收發器5與所述信號源4電連接,所述信號源4與所述數據處理器6電連接,所述數據處理器6與所述顯示裝置7電連接。
如圖1所示,數據處理器6先根據需要發出一定的電信號給信號源4,信號源4通過信號收發器5將信號發射給聲吶基陣2,在聲吶基陣2的作用下產生變化信號并傳回給信號收發器5,信號收發器5通過信號源4將信號傳輸給數據處理器6,數據處理器6經過解碼處理并對比得出分析結果,并直觀地在顯示裝置7上進行顯示,方便技術人員進行判別。
以上例舉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舉例說明,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限制,凡是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設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4073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