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十弦瑟琴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39035.9 | 申請日: | 2014-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464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30 |
| 發明(設計)人: | 肖成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肖成軍 |
| 主分類號: | G10D1/00 | 分類號: | G10D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5100 黑龍江省雙***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十弦瑟琴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古琴,尤其涉及一種琴瑟合一的十弦瑟琴。
背景技術
古琴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2003年11月7日,中國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
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獨奏兩種。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孔子時代,琴就成為文人的必修樂器,數千年來琴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孔子、蔡邕、嵇康、蘇軾等都以彈琴著稱。琴的音樂神圣高雅,坦蕩超逸,古人用它來抒發情感,寄托理想。琴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徽。
目前,古琴多是七弦琴,所彈奏出的聲音很小,在表演中需要借助擴音器才能使聽眾聽清楚。且其出音孔很小,比例也不準確,致使古琴的聲音無法達到古人所說的繞梁三日的優美樂感。而古代的“瑟”也未真正的流傳下來,更沒有人能演奏瑟這種樂器。《詩經》中記述“琴”的詩句很多:“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定之方中》“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雞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樂記》里也記有:“撞巨鐘、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琴與瑟在古代文獻中多是同時出現,故古人曰:琴瑟和鳴,今人多不解其意。本實用新型十弦瑟琴真正做到了琴瑟合一,通過一鍵轉換(出音空處的上下移動)使琴與瑟輕松變化角色,而不影響琴體的形狀與外觀。在一個琴的體上同時出現兩種樂器,其演奏方法也不繁瑣,只做簡單的指法調整,但所演奏的聲音效果卻發生了變化,使人能感受到中國音樂的真正的魅力所在。在原始初民那里,凡行大事,必得事先占卜以預知吉兇,必得求神靈相助以達其成功的。許慎《說文》釋“琴”字說:“琴者,禁也。段玉裁注云:“禁者,吉兇之忌也。”如將這兩個命題結合起來,就可得出古人對琴的定義,即:琴是判斷吉兇的工具。荀子說:“為之鐘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兇,合歡定和而已,不求其余。”(《荀子·富國》)有研究者據以提出琴起源于“巫術”之說,認為“琴最早可能是巫師手中一種能發聲的法器,所彈的琴曲也不是音樂,而是神的語言或意志、愿望的反映。”《周禮》云:“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祇。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伏羲乃中華文化始祖,遠在6000多年前既削桐為琴,開啟了數千年的琴文化史。昔者,伏羲氏旣畫八卦,又制雅琴。卦所以推天地之象,琴所以考天地之聲也。由此得知,琴瑟與八卦及易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現有技術的古琴,不能使得琴瑟合一,不能夠很好的表達琴瑟合體,不能讓人感到琴瑟完美,存在明顯不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琴瑟合一的十弦瑟琴,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琴體、琴弦和琴徽,其特征是所述琴體正面設置十個琴弦和九個琴徽,所述琴體的背面設置有出音孔、出音孔和納音轉換器,所述琴體的腔體是空心結構,所述空心結構的琴頭、琴身和琴尾三部分空心尺寸比例是1:5:1。
所述納音轉換器設置在出音孔和出音孔的中部,所述納音轉換器可前后移動。
所述琴弦分別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七弦、八弦、九弦和十弦,琴弦一端安裝在琴頭的弦眼上,另一端另一端通過齦托安裝在雁足上。
所述琴徽分別為一徽、二徽、三徽、四徽、五徽、六徽、七徽、八徽和九徽構成,所述一徽、二徽、三徽、四徽、五徽、六徽、七徽、八徽和九徽一次設置在琴體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十弦瑟琴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十弦瑟琴本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十弦瑟琴腔體的示意圖;
圖中:1、琴體;4、納音轉換器;5、腔體;6、琴頭;7、琴身;8、琴尾;9、出音孔;10、出音孔;11、弦眼;12、軫池;13、雁足;14、拖尾;15;齦托;21、一弦;22、二弦;23、三弦;24、四弦;25、五弦;26、六弦;27、七弦;28、八弦;29、九弦;20、十弦;31、一徽;32、二徽;33、三徽;34、四徽;35、五徽;36、六徽;37、七徽;38八徽;?39九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出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十弦瑟琴,包括琴體1、琴弦和琴徽,所述琴體1正面設置十個琴弦和九個琴徽,所述琴體1的背面設置有出音孔9、出音孔10和納音轉換器4,所述琴體1的腔體5是空心結構,所述空心結構的琴頭6、琴身7和琴尾8三部分空心尺寸比例是1:5:1。所述納音轉換器4設置在出音孔9和出音孔10的中部,所述納音轉換器4可前后移動。所述琴弦分別為一弦21、二弦22、三弦23、四弦24、五弦25、六弦26、七弦27、八弦28、九弦29和十弦20,琴弦一端安裝在琴頭6的弦眼11上,另一端安裝在另一端通過齦托15安裝在雁足13上。所述琴徽分別為一徽31、二徽32、三徽33、四徽34、五徽35、六徽36、七徽37、八徽38和九徽39構成,所述一徽31、二徽32、三徽33、四徽34、五徽35、六徽36、七徽37、八徽38和九徽39一次設置在琴體1上。所述琴頭6上分別設置二個護軫11和軫池12,所述琴尾8靠近琴身7的部位上分別設置二個雁足13,每個雁足13裝有五個琴弦。所述琴尾8的另一側設置有拖尾14和齦托15。琴頭6的長度是357mm,琴身7的長度是595mm,琴尾8的長度是236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肖成軍,未經肖成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3903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調式電子琴支架
- 下一篇:與控制器電性連接的全自動貼裝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