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聲器件間歇性短路故障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38346.3 | 申請日: | 2014-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1396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明(設計)人: | 蔡榮明;鄒寶達;葉斌;肖燁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聯創宏聲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29/00 | 分類號: | H04R29/00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專利事務所 36100 | 代理人: | 殷勇剛;張靜 |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聲 器件 間歇性 短路 故障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聲器件故障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聲器件間歇性短路故障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電聲器件一般由振動系統及磁路系統組成,接通電信號后,音圈在磁間隙中做切割磁力線運動,帶動音膜振動。產品結構設計音圈引線懸浮U杯上。
因電聲器件組裝于終端設備中使用,金屬U杯安放于終端設備PCB線路板上與電信號形成一條接地回路,在電聲器件生產過程中電聲器件的音圈引線漆包的絕緣層偶爾會破損,當電聲器件工作時,音膜受力振動會帶動音圈引線振動,當音圈引線破損位置正好會碰撞接觸金屬U杯而會產生間歇性短路現象,使終端設備中的接地回路變成短路電流回路,導致電聲器件無法正常工作,產生音質異常。而這種現象只有電聲器件組裝于終端設備后,整機播放音樂才能識別出故障,目前通用的電聲器件單體測量阻抗、測量音圈與U杯等方法都無法檢測出此短路現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檢測裝置來快速準確檢測電聲器件工作時發生的間歇性短路不良現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電聲器件工作時因音圈引線觸碰U杯時發生的間歇性短路不良現象,而提供的一種電聲器件間歇性短路故障檢測裝置。
一種電聲器件間歇性短路故障檢測裝置,包括發光二極管、外接電壓源和導線,其特征在于,發光二極管的正極端連接電聲器件的U杯,發光二極管的負極端與外接電壓源的負極端串聯,外接電壓源的正極端通過導線與電聲器件的音圈引線連接。
為了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在電聲器件的音圈引線的兩端連接導線上還接有帶有電源的音頻信號發生器,且音頻信號發生器電源的正極端和外接電源的正極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對產品結構、性能無損傷及干擾,可快速準確地檢測篩選電聲器件音圈在振動碰撞時發生的間歇性短路故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電聲器件間歇性短路故障檢測裝置,包括發光二極管331、外接電壓源332和導線222,發光二極管331的正極端連接電聲器件的U杯112上的Ⅲ端子,發光二極管331的負極端與外接電壓源332的負極端串聯,外接電壓源332的正極端通過導線與電聲器件11的音圈引線111連接,在電聲器件11的音圈引線111的Ⅰ端子和Ⅱ端子的連接導線222上還接有帶電源的音頻信號發生器221,且音頻信號發生器221電源的正極端和外接電源332的正極端連接。
工作時,將音圈引線111按照成品終端設備一樣懸浮安裝于U杯112上。再將導線222連接Ⅲ端子和電聲器件的U杯面112,通過導線222將音圈引線111的兩端分別連接到Ⅰ端子和Ⅱ端子。
當電聲器件正常工作時,也即音圈引線111漆包的絕緣層完好時,帶電源的音頻信號發生器221、音圈引線111的Ⅰ端子和Ⅱ端子組成封閉電路,音頻信號發生器221發出的信號經過音圈引線111發送至音圈1發出聲音,此時,發光二極管331沒有電流通過,發光二極管331不發光。
當電聲器件工作短路時,音圈引線111漆包的絕緣層破損處與金屬U杯面112接觸,帶電源的音頻信號發生器221、音圈引線111、金屬U杯112、發光二極管331、外接電壓源332形成封閉電路,音頻信號發生器221發出的信號經過音圈引線111發送至音圈1發出聲音,此時,發光二極管331也有電流通過,并進行發光報警。
本實用新型通過外接電壓源332將短路電流放大,發光二極管331發光指示電聲器件11內部發生的短路不良現象。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在此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改進,但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聯創宏聲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江西聯創宏聲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3834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