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原熱風爐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34820.5 | 申請日: | 2014-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354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愛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愛平 |
| 主分類號: | A23N12/02 | 分類號: | A23N1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吳開磊 |
| 地址: | 750000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德源街***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原 熱風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烘干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高原熱風爐。
背景技術
熱風爐,主要用于工業烘干枸杞等,現有的熱風爐都是將出氣管道直接連接于爐體,燃料經過燃燒后的熱量隨氣體經過管道散熱后直接排入大氣中,熱量大量流失,熱能的利用率較低,造成資源浪費,并且排出的熱風中含有大量的灰塵,直接排放會污染環境,嚴重影響當地的空氣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原熱風爐,旨在解決現有的熱風爐的熱量大量流失、熱能利用率較低、熱氣中的灰塵污染環境、破壞空氣質量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高原熱風爐,包括依次連通的爐體、第一管道、第一腔體、第二管道、第二腔體、第三管道、第三腔體和出氣管道,所述第二腔體設置在所述爐體和所述第一腔體之間,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均為至少兩個,所述爐體設置有進風口和加煤口。
燃料在爐體內燃燒,放出熱量,熱量隨空氣經過第一管道散熱后進入第一腔體并在其中滯留一段時間,在滯留的時間內熱量通過第一腔體的管壁進行散熱,同時大部分灰塵會在重力的作用下留在第一腔體的底部;熱氣再經過第二管道散熱后進入第二腔體并在其中滯留一段時間,在滯留的時間內熱量通過第二腔體的管壁進行散熱,部分灰塵落在第二腔體的底部;然后熱氣經過第三管道散熱后進入第三腔體滯留并進行散熱,可以更充分地散發熱量及使灰塵墜落,進一步地提高熱能利用率,減少廢氣中的灰塵;隨后廢氣經過出氣管道排入大氣中,此時氣體中的熱量已被充分利用并通過第一管道、第一腔體、第二管道、第二腔體、第三管道和第三腔體散發到烘干房內,大部分灰塵也會落在第一腔體、第二腔體和第三腔體的底部。進風口用來向爐體內燃燒的燃料提供氧氣,也可以用來清理燃料燃燒后產生的碳渣,加煤口用來向爐體內加煤,設備采用的是負壓引風原理。這種結構的高原熱風爐的熱氣在高原熱風爐中滯留的時間增加,在不增加高原熱風爐占用空間的前提下使熱氣在高原熱風爐中路程延長,熱量得到了充分的釋放以及利用,提高了熱能利用率,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并且,大部分灰塵在重力的作用下留在了第一腔體、第二腔體和第三腔體的底部,只有極少部分隨廢氣排入大氣,可以有效地改善空氣質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高原的氧氣較為稀薄,熱量的利用率提高,就可以減少對氧氣的需求量,更加適用于在高原使用。
進一步地,還包括至少一個二次供氧管道,所述二次供氧管道設置在所述爐體的外側,所述二次供氧管道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進風口和所述爐體連通。高原的氧氣濃度較低,燃料燃燒不充分,二次供氧管道的兩端分別與進風口和爐體連通,一部分空氣由進風口直接通過二次供氧管道輸送到爐體的靠上的一端,使爐體內的未充分燃燒的甲烷、一氧化碳等進行二次燃燒,使燃料得到充分的燃燒,減少產生的一氧化碳氣體量和灰塵,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尤其適合于在高原使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腔體、所述第二腔體和所述第三腔體均為圓柱型。第一腔體、第二腔體和第三腔體均為圓柱型,可以使熱氣與管壁充分接觸,散熱面積更大、散熱更均勻。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一腔體、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二腔體、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三腔體的外側均設置有散熱片。高原熱風爐的外側設置散熱片,通過散熱片向外散熱,散熱片可以充分地將高原熱風爐內部的熱氣的熱量散發到外部,散熱效果更好,熱能的利用率更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愛平,未經張愛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3482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有后視鏡的車門
- 下一篇:一種輸電線路桿塔施工中耐張塔緊線轉向滑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