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溫通風閥門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32167.9 | 申請日: | 2014-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971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姚偉國;趙勇;趙新新;王文超;姜廣強;魏秋雨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兆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41/02 | 分類號: | F16K41/02;F16K1/22;F16K31/44 |
| 代理公司: | 大連智高專利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 地址: | 116600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溫 通風 閥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溫通風管道閥門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溫通風閥門。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高溫通風閥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攜有高溫流體的管路系統日益增多。管路系統的要求及新材料和新工藝的出現,開拓了高溫通風閥門的應用領域。由于高溫條件下材料的各種物理性能、機械性能都將發生變化,致使高溫閥門在結構設計和材料選擇上與低溫閥門或常溫閥門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別。
工業特別是汽車行業廢氣治理、余熱利用越來越普及,也越來越被重視,在治理系統中會有大流量的800℃-1100℃高溫氣體。這樣高溫通風閥門就成為高溫廢氣治理以及再利用中必不可少的部件,在汽車行業RTO(蓄熱式熱力焚化爐,RegenerativeThermalOxidizer簡稱為“RTO”)廢氣處理系統中,需要一種能持續耐溫800-900℃,間歇最高溫度達1200℃的電動風閥。目前的高溫通風閥門存在以下問題:(1)閥軸易變形;(2)由于熱傳導,執行器過熱,易損壞;(3)受空間結構限制,通常的閥門外部加冷卻系統不適用。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使用壽命長,不易變形,對執行器隔熱性好的高溫通風閥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高溫通風閥門,包括:圓筒形的閥體、法蘭、擋圈、葉片、閥軸、支架、焊接支架、高溫風閥絕熱傳動機構、執行器固定板以及閥軸密封機構;所述的高溫風閥絕熱傳動機構,包括:執行器傳動軸、聯軸器,執行器傳動軸固定在執行器固定板中間的圓孔內,其聯軸器與閥軸相連;葉片通過閥軸連接在閥體上,閥軸與葉片間用螺栓緊固;擋圈置于閥體內,且與閥體內壁間斷焊接,所述的閥軸一部分置于閥體內,另一部分伸出閥體外,閥體外的閥軸由閥軸密封機構密封,所述的閥軸密封機構,包括:密封螺帽、兩個壓緊管、螺紋密封管及陶瓷纖維密封繩,兩個壓緊管和陶瓷纖維密封繩置于螺紋密封管內,且兩個壓緊管分別位于陶瓷纖維密封繩的兩側,陶瓷纖維密封繩將閥軸包裹,螺紋密封管與閥體密封焊接,閥軸末端處在與閥體密封焊接的軸堵內;所述的支架置于高溫風閥絕熱傳動機構兩側,并與執行器固定板相連,所述的焊接支架置于螺紋密封管的兩側,分別與閥體和支架相連;
所述的支架與焊接支架、支架與執行器固定板間均通過厚度為15mm的云母墊相連;
所述的閥體,采用無縫鋼管或板帶卷焊接而成;
所述的閥體、葉片、焊接支架以及支架加固板均采用06Cr25Ni20材質;
所述的支架采用06Cr19Ni10材質;
與高溫風閥絕熱傳動機構中聯軸器相連的閥軸采用陶瓷纖維絕熱材料密封;
所述的支架、焊接支架以及支架加固板均采用孔板結構;
所述的擋圈與閥軸接觸端面呈30°角,并且與閥軸間隙≤1.5mm;
所述的高溫通風閥門,還包括支架加固板,置于螺紋密封管下面;
所述支架加固板為兩塊分別位于螺紋密封管的兩側,其一端與螺紋密封管相連,另一端與焊接支架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高溫通風閥門,結構剛性好,絕熱效果明顯,使用壽命長,有利于高溫廢氣處理技術的推廣,可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化工、能源、石化、鋼鐵等行業的高溫氣體控制和處理系統中,與閥門相連的電動、氣動執行器均可,且不會因熱傳導損壞執行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是將閥軸末端處在與閥體密封焊接的軸堵內,減少因閥軸過長引起的變形損壞。
閥軸與執行器傳動軸之間是高溫閥門絕熱傳動機構,保證閥軸的熱量不會傳導給執行器,并保證了傳動效果,支架、焊接支架以及支架加固板均采用孔板結構,減少熱傳導材料面積,并且不減弱支架強度。
所述閥軸密封機構,保證了閥門內部熱量不會外泄,并且可以通過松開帶有密封螺帽的螺紋密封管,方便實現更換失效的陶瓷纖維密封繩。
所述高溫閥門絕熱傳動機構中的云母絕熱盤隔絕了閥軸傳導的熱量,并且通過聯軸器實現了閥軸熱變形的補償。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共有附圖3幅。
圖1為高溫通風閥門結構視圖;
圖2是高溫通風閥門主視圖;
圖3是高溫通風閥門閥軸密封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兆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大連兆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3216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