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腦機交換技術的密碼鎖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23544.2 | 申請日: | 2014-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994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嚴建峰;姚婷婷;蔡豐蔓;李云飛;楊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7C9/00 | 分類號: | G07C9/00;G06F2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 地址: | 21512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交換 技術 密碼鎖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腦機交換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腦機交換技術的密碼鎖。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密碼在現實生活中變得必不可少,例如銀行卡密碼、網銀密碼、手機密碼等等。密碼與人們的財產、隱私安全具有密切的聯系,密碼一旦被破譯或者不設置密碼,那么用戶的信息安全,賬戶安全以及財產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目前,現有的密碼組合中,密碼多只用數字、字母、符號組成,密碼的單調性使得密碼易于破解;此外,對于正常人而言,為了提高密碼的安全性,一般需將密碼的組合設置的較長且復雜,可對于一些全身癱瘓的人們,就設置密碼本身而言都存在較大的困難;再次,如上所述,當今社會各類密碼鎖的密碼不僅單調易被盜易破譯,而且由于某些組合形式復雜的密碼,其往往是沒有特定含義的排列組合,從而容易被遺忘,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不便。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腦機交換技術的密碼鎖。
其中,腦機交換技術(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是指基于腦電信號實現人腦與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通訊和控制。它是一種新的人機交互方式,BCI通過直接檢測大腦中各類信號的變化,獲得大腦的思維信息。BCI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通過腦電信號(EEG)檢測技術獲取神經系統的電活動變化,再對這些信號進行分類識別,分辨出引發腦電變化的動作意圖。然后,用計算機把人的思維活動轉變成命令信號驅動外部設備,從而在沒有肌肉和外圍神經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實現人腦對外部環境的直接控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腦機交換技術的密碼鎖。
本實用新型的基于腦機交換技術的密碼鎖采用人體的腦電波信息為密碼,完全不同于現有的數字、字母、符號等組成的密碼。
目前,本實用新型所基于的腦機交換技術,已在某些領域得到了應用,例如意念貓耳這一消費級產品已經實現了商業化,同時這也證明腦機交換技術的應用也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突破。由此,本實用新型的于腦機交換技術的密碼鎖、及其加密解密方法的可行性是顯而易見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腦機交換技術的密碼鎖,其包括:
穿戴設備,其包括與人體頭部相配合的外殼,所述外殼形成有內部空間,所述內部空間中設置有腦電波傳感器和第一加密無線傳輸器,所述腦電波傳感器和第一加密無線傳輸器進行信號傳輸,所述腦波傳感器包括傳感單元和信號傳輸單元,所述內部空間中還設置有控制器和報警器;
加密解密設備,其包括接收器和匹配器,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加密無線傳輸器傳輸的信號,所述接收器包括接收單元和第二加密無線傳輸器,所述匹配器一端與所述接收單元電性連接,另一端具有與待加密設備相配合的接口,所述匹配器包括存儲單元和讀取單元;
密碼存儲器,其設置于待加密設備中。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穿戴設備和加密解密設備上設置有線接口,所述穿戴設備和加密解密設備的有線接口插入連接線時,所述腦電波傳感器通過連接線與接收器進行信號傳輸。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報警器為聲音報警器、震動報警器、電刺激報警器。
本實用新型還介紹了一種根據如上所述的基于腦機交換技術的密碼鎖的加密解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S1.開啟腦電波傳感器密碼錄入模式,控制器控制報警器報警,腦電波傳感器開始記錄收到的腦電波信息,關閉腦電波傳感器密碼錄入模式,腦電波傳感器停止記錄腦電波信息,控制器再次控制報警器報警;
S2.腦電波傳感器將記錄的腦電波信息發送給加密解密設備的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到腦電波信息后將其發送給加密解密設備的匹配器;
S3.匹配器接收到接收器發送的腦電波信息后,將其存儲于存儲單元中;
S4.匹配器判斷待加密設備的加密狀態,當待加密設備處于待加密狀態時,匹配器中的讀取單元讀取存儲單元中存儲的腦電波信息,并將讀取的腦電波信息存儲到待加密設備的密碼存儲器中,待加密設備進行加密,否則,執行S5步驟;
S5.匹配器中的讀取單元讀取已加密設備的密碼存儲器中的信息,并將已讀取的信息與存儲單元中保存的腦電波信息進行匹配,如二者信息一致,則已加密設備解密;否則再次執行S1及其以下步驟。
改進性地,所述S1具體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235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