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和利用該系統的發動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23139.0 | 申請日: | 2014-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257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兆宇;邢子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龍口中宇熱管理系統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5/035 | 分類號: | F02M25/035;F01N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雙收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路遠 |
| 地址: | 265717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 廢氣 再循環 系統 利用 發動機 | ||
1.一種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氣混合裝置(01)、熱交換器(02)、輸汽管(05)和設置在發動機尾氣排氣管(03)上的尾氣歧管(04),所述熱交換器(02)與所述尾氣排氣管(03)進行熱交換,所述水氣混合裝置(01)設置有第一出水口(01a)和尾氣進口(01b),所述熱交換器(02)設置有第一進水口(02a)、第一出汽口(02b),所述尾氣歧管(04)連接所述水氣混合裝置(01)的尾氣進口(01b),所述水氣混合裝置(01)的第一出水口(01a)通過管路連接所述熱交換器(02)的第一進水口(02a),所述熱交換器(02)的第一出汽口(02b)連接所述輸汽管(05)的進汽口,所述輸汽管(05)的出汽口與發動機進氣管(08)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02)設置在所述尾氣排氣管(03)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氣混合裝置(01)中儲存液體水,所述尾氣進口(01b)上還連接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延伸到液面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氣混合裝置(01)的腔體上還設置有注水口(01c),所述注水口(01c)通過管路與水箱(06)或冷卻水循環管路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口(01c)上還安裝有第一單向閥門(07a),用于調節水氣混合裝置(01)中的液體水容量,保持液面正常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氣歧管(04)中還安裝有第二單向閥門(07b),用于調節尾氣歧管(04)中高熱值尾氣的流量,改變或保持水氣混合裝置(01)中的細小水顆粒的數量。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02)中的空腔形狀為迷宮形、條形、圓形、螺旋形、多分支的歧管形之一。
8.根據權利要求1、2、3、5、6、7任一所述的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汽管(05)的出汽口連接在發動機(09)的渦輪增壓器(10)的葉輪室出氣口與發動機(09)之間的進氣管(08)上或者連接在渦輪增壓器(10)葉輪室的進氣管路上,所述出汽口上安裝有第三單向閥(07c)。
9.根據權利要求1、2、3、5、6、7任一所述的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汽管(05)的出汽口連接在中冷器(11)的出氣口與發動機(09)之間的進氣管(08)上,或者連接在中冷器(11)的進氣口和渦輪增壓器(10)葉輪室之間的進氣管(08)上。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汽管(05)的出汽口連接在發動機(09)的渦輪增壓器(10)的葉輪室出氣口與發動機(09)之間的進氣管(08)上或者連接在渦輪增壓器(10)葉輪室的進氣管路上,所述出汽口上安裝有第三單向閥(07c)。
1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汽管(05)的出汽口連接在中冷器(11)的出氣口與發動機(09)之間的進氣管(08)上,或者連接在中冷器(11)的進氣口和渦輪增壓器(10)葉輪室之間的進氣管(08)上。
12.包括權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水混合型廢氣再循環系統的發動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龍口中宇熱管理系統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龍口中宇熱管理系統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2313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馬拉松比賽起點選手排隊檢錄的布置結構
- 下一篇:一種交叉固定帶的競速板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