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視頻檢測儀硬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20448.2 | 申請日: | 2014-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722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征;王征;徐軍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幸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7/18 | 分類號: | H04N7/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視頻 檢測 硬件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視頻檢測儀,具體地,涉及視頻檢測儀硬件系統,可用于中國煤炭行業、鐵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電力、治金、鋼鐵、船舶、航空航天、公安消防、化工等多個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和我國鐵路建設發展的需求,我國的鐵路列車運行速度也經過幾次大提速,已從過去的每小時八十公里,提高到現在的每小時350公里。載重量也從過去的每列3000噸提高到20000噸,大量新車種、新車型不斷應用,隨著牽引重量的增加和速度的提高,對于列車的運行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增加列車檢修裝備,運用高科技手段提高車輛檢修作業質量,保證列車運行的絕對安全,便提到了非常必要的議事日程上。
原有的檢修工藝和檢查手段對于車輛檢修、檢查的手段大同小異,都是停留在手電筒照明、肉眼觀察、臺賬記錄、簽章確認。如果從事車輛檢修的質量檢查人員責任心不強、把關不嚴、漏檢漏查的話,就會給車輛運行安全帶來潛在隱患,而且根本無法卡控作業過程和質量,更是無法辨別其真假,且無從追溯源頭質量。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設計一種便攜式的視頻檢測儀硬件系統作為基礎平臺。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視頻檢測儀硬件系統。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視頻檢測儀硬件系統,包括:殼體、手柄、顯示屏、按鍵、照明裝置、攝像機、照相機;
手柄設置在外殼的后端,照明裝置、攝像機、照相機設置在殼體的前端;
顯示屏和按鍵設置在殼體的同一個面上;
攝像機連接顯示屏;
殼體的正面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正面殼板、第二正面殼板、第三正面殼板;第一正面殼板與第三正面殼板相互平行,且第一正面殼板的高度高于第三正面殼板;第二正面殼板的前后兩端分別平滑連接第一正面殼板、第三正面殼板;第三正面殼板的后端部分的寬度逐漸減小;
殼體的側面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側面殼板、第二側面殼板、第三側面殼板、第四側面殼板;第一側面殼板與第三側面殼板相互平行,且第一側面殼板位于第三側面殼板的外側;第二側面殼板的前后兩端分別平滑連接第一側面殼板、第三側面殼板;
第一正面殼板的側面連接第一側面殼板,第二正面殼板的側面連接第二側面殼板,第三正面殼板的側面連接第三側面殼板、第四側面殼板。
優選地,還包括設置在殼體上的如下任一個或任多個接口:
SIM卡接口;
USB接口;
TF內存卡接口;
耳機接口;
電源接口。
優選地,還包括設置在殼體上的對講機和/或錄音裝置。
優選地,照明裝置為LED照明燈具;攝像機采用800萬像素高清攝像機芯。
優選地,照明裝置包括散射光燈杯,其中,散射光燈杯的具體結構如下:
散射光杯內部反射面為采用橘皮表面處理后的反射面;
散射光杯內部折射光的弧面半徑采用R8mm尺寸,照射5米距離,形成直徑1米的光斑;
散射光杯設計厚度1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為車輛檢查作業人員的作業提供便利,體積小,便攜式的設計可以方便作業人員進出車底等狹小空間。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SIM卡接口示意圖;
圖3為USB接口示意圖;
圖4為TF卡接口示意圖;
圖5為電源接口示意圖;
圖6為耳機接口示意圖。
圖中:
1為SIM卡接口;
2為USB接口;
3為TF內存卡接口;
4為耳機接口;
51為第一正面殼板;
52為第二正面殼板;
53為第三正面殼板;
61為第一側面殼板;
62為第二側面殼板;
63為第三側面殼板;
64為第四側面殼板;
9為按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幸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幸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2044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監測裝置
- 下一篇:實時視頻、家用電器控制的安防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