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磨碎茶梗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16527.6 | 申請日: | 2014-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251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蔡秋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蔡秋梅 |
| 主分類號: | B02C7/08 | 分類號: | B02C7/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2402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磨碎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茶葉加工設備領域,涉及一種用于磨碎茶梗的裝置。
背景技術
大批量的茶青被茶葉加工企業通過加工設備以及輔助工具加工制作成成品后,在包裝之前往往還需要經過機器篩選以及人工挑選的工序,這個工序會產生大量的茶梗、殘片、雜碎,這些分離出來的茶梗、殘片、雜碎雖然不具有飲用價值,但是由于這些茶梗、殘片、雜碎卻依然具有祛味、吸附異味、驅蚊蟲、制作肥料的作用,所以往往不會直接將其丟棄。為了充分利用這些茶梗所具有祛味、吸附異味、驅蚊蟲、制作肥料的作用,需要提供相關的設備或者裝置來對茶梗進行二次加工處理。目前,對于茶梗的二次加工處理多采取人工方式進行,這種傳統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加工效果不佳。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人工方式二次加工處理茶梗所存在的效率低、加工效果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磨碎茶梗的裝置,它具有結構新穎、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加工速度快、加工效果佳的特點。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用于磨碎茶梗的裝置,它包括座磨、轉磨、電機、轉軸、架桿、料筒、濾筒、料盆、掛筒,其結構特征在于,架桿支撐電機,電機的軸端向下并且與轉軸固定連接,轉軸的底端通過鍵條與轉磨的頂端固定連接,轉磨的底面中心內凹,轉磨設置有多個進料孔,轉磨的頂端還連接有接料筒,掛筒的頂端固定于架桿的底部,料筒的中部設置有軸套管,掛筒的底端則與料筒的軸套管頂部固定連接,轉軸貫穿掛筒和軸套管,料筒的筒底開設有多個出料口,濾筒設置于料筒的正下方,濾筒的底部通過濾網架設于座磨之上,座磨設置于轉磨的正下方,座磨的頂面與轉磨的底面均設置有磨齒,料盆外接于座磨的側壁底端并且設置于濾筒的下方。
茶梗倒入料筒中,茶梗從料筒底部的出料口掉入接料筒中并沿著轉磨上的的進料孔進入轉磨與座磨的磨合面,電機啟動并帶動轉軸旋轉,在轉軸的帶動下,轉磨在座磨上方旋轉,茶梗被磨成纖維狀并且從濾筒的濾網掉入料盆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結構新穎、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加工速度快、加工效果佳的特點。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組合結構剖析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磨碎茶梗的裝置,它包括座磨1、轉磨2、電機3、轉軸4、架桿5、料筒6、濾筒7、料盆8、掛筒9,其特征在于,架桿5支撐電機3,電機3的軸端向下并且與轉軸4固定連接,轉軸4的底端通過鍵條41與轉磨2的頂端固定連接,轉磨2的底面中心內凹,轉磨2設置有多個進料孔21,轉磨2的頂端還連接有接料筒22,掛筒9的頂端固定于架桿5的底部,料筒6的中部設置有軸套管62,掛筒9的底端則與料筒6的軸套管62頂部固定連接,轉軸4貫穿掛筒9和軸套管62,料筒6的筒底開設有多個出料口61,濾筒7設置于料筒6的正下方,濾筒7的底部通過濾網A架設于座磨1之上,座磨1設置于轉磨2的正下方,座磨1的頂面與轉磨2的底面均設置有磨齒,料盆8外接于座磨1的側壁底端并且設置于濾筒7的下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蔡秋梅,未經蔡秋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1652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提升式送料裝置
- 下一篇:一種醫學檢驗用移液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