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周邊傳動刮吸泥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13036.6 | 申請日: | 2014-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031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周含平;周健;邵國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洲盛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24 | 分類號: | 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麗 |
| 地址: | 21421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周邊 傳動 刮吸泥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周邊傳動刮吸泥機。
背景技術
沉淀池是一種污水處理領域常用的裝置,在沉淀池的使用過程中,其底部會沉積大量的淤泥,需要定期將淤泥清除。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在沉淀池池底中部設置一個泥坑,利用刮泥機將沉降在池底的淤泥刮至泥坑中,再由排泥管排出。
但是由于淤泥非常粘稠,淤泥集中到中央泥坑后往往難以順暢的從排泥管排出,淤泥堆積在沉淀池底部中央,增加了刮泥機的運轉負荷,不僅處理淤泥的效率不高,而且刮泥機很容易發生故障。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周邊傳動刮吸泥機,以達到提高沉淀池底部淤泥處理效率,并降低其使用過程中故障率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周邊傳動刮吸泥機,包括支座、污水管、集泥槽、U型虹吸管、真空泵、刮吸頭組件和排泥管,所述支座位于沉淀池的中心位置,所述支座頂部可旋轉的設置有工作橋,所述工作橋靠近沉淀池池壁的一側端部設有旋轉驅動機構,所述支座上設置有泥缸,所述集泥槽設置在所述工作橋下方并可以隨著所述工作橋一同旋轉,所述U型虹吸管的一端伸入所述集泥槽中另一端伸入所述泥缸中,所述U型虹吸管與所述真空泵之間連接有一根支管,所述刮吸頭組件沿著所述集泥槽均勻排布設置,所述排泥管和所述泥缸連通。
所述刮吸頭組件包括刮泥板和吸泥管,所述刮泥板貼近沉淀池池底連接在所述吸泥管一端,所述吸泥管的另一端與所述集泥槽連接。
優選的,所述旋轉驅動機構包括電機、軸裝式斜齒輪減速機和滾輪,沉淀池的頂部設有與所述滾輪配合的軌道。
優選的,所述污水管的出水端設置在所述支座的中部且其出水口處連接有穩流筒。
優選的,所述吸泥管與所述集泥槽連接的一端端口處設有調節錐閥。
優選的,所述工作橋下方還設有浮渣清理機構,所述浮渣清理機構包括撇渣板和排渣斗,所述撇渣板設置在所述工作橋下方并可以隨著所述工作橋一同旋轉。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周邊傳動刮吸泥機通過刮吸頭組件將淤泥刮集后依靠沉淀池內靜水壓抽吸至集泥槽并排入泥缸,再通過排泥管排出池外,可以提高沉淀池底部淤泥處理效率,并降低其使用過程中的故障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周邊傳動刮吸泥機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周邊傳動刮吸泥機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數字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
1、支座2、污水管3、集泥槽4、U型虹吸管5、真空泵6、排泥管7、工作橋8、沉淀池9、旋轉驅動機構10、泥缸11、刮泥板12、吸泥管13、穩流筒14、調節錐閥15、撇渣板16、排渣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根據圖1至2,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周邊傳動刮吸泥機,包括支座(1)、污水管(2)、集泥槽(3)、U型虹吸管(4)、真空泵(5)、刮吸頭組件和排泥管(6),支座位于沉淀池(8)的中心位置,支座頂部可旋轉的設置有工作橋(7),工作橋(圖1和圖2中所畫的工作橋為全橋式工作橋,工作橋也可以是半橋式)靠近沉淀池池壁的一側端部設有旋轉驅動機構(9),旋轉驅動機構包括電機、軸裝式斜齒輪減速機和滾輪,沉淀池的頂部設有與滾輪配合的軌道。
支座上設置有泥缸(10),集泥槽設置在工作橋下方并可以隨著工作橋一同旋轉,U型虹吸管的一端伸入集泥槽中另一端伸入泥缸中,U型虹吸管與真空泵之間連接有一根支管,刮吸頭組件沿著集泥槽均勻排布設置,排泥管和泥缸連通。刮吸頭組件包括刮泥板(11)和吸泥管(12),刮泥板貼近沉淀池池底連接在吸泥管一端,吸泥管的另一端與集泥槽連接,吸泥管與集泥槽連接的一端端口處設有調節錐閥(14)。
真空泵通過支管抽取U型虹吸管內的空氣,U型虹吸管將集泥槽中的淤泥抽吸到泥缸中,之后依靠沉淀池中的靜水壓將池底的淤泥依次經過吸泥管、集泥槽最后抽吸到泥缸中。
為提升吸泥管的吸泥效果,吸泥管的吸泥端設計為喇叭狀。
污水管的出水端設置在支座的中部且其出水口處連接有穩流筒(13),由穩流筒流出的污水擴散后,均勻的向周邊呈輻射狀流出,使得呈懸浮狀的污泥經沉淀后均勻沉積于池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洲盛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洲盛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1303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