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傳熱管緊湊排列經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12435.0 | 申請日: | 2014-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583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朱冬生;劉世杰;莫遜;胡明軍;綦尤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廣東恒基金屬制品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7/16 | 分類號: | F28D7/16;F28F1/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莫瑤江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熱 緊湊 排列 經濟 | ||
1.傳熱管緊湊排列經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的兩端分別由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3)封閉,形成一容置空間,該殼體(1)內安裝有多個換熱管(10),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3)的外側分別固定連接一第一封頭(4)和第二封頭(5),所述換熱管(10)的一端通過第一封頭(4)與固定連接于該第一封頭(4)上的管程進口(8)相連通,其另一端通過第二封頭(5)與固定連接與該第二封頭(5)上的管程出口(9)相連通,所述殼體(1)的上、下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一與容置空間相連通的殼程進口(6)和殼程出口(7),其中,殼程進口(6)靠近于第二管板(3),殼程出口(7)靠近于第一管板(2);所述換熱管(10)包括傳熱管(101)以及連接于該傳熱管(101)兩端的第一圓管(102)和第二圓管(103),所述第一圓管(102)、傳熱管(101)和第二圓管(103)一體成型,其中,第一圓管(102)固定于第一管板(2)上,第二圓管(103)固定于第二管板(3)上,所述第一圓管(102)、傳熱管(101)和第二圓管(103)的橫截面周長均相等,相鄰換熱管(10)通過傳熱管(101)上的凸起部位實現點接觸以形成自支撐結構,相鄰換熱管(10)的相鄰兩個接觸點之間相對應形成間隙以在容置空間內形成網狀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熱管緊湊排列經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管(101)為螺旋扭曲三葉管,所述螺旋扭曲三葉管的橫截面為三葉狀結構,所述三葉狀結構由三個半橢圓(1011)和三個圓弧(1012)成交錯連接形成的閉合曲線,其中,三個圓弧(1012)的頂點位于該三葉狀結構的內接圓(11)上,且三個頂點至內接圓(11)圓心連線所形成的夾角均為120°,相鄰換熱管(10)通過半橢圓(1011)相互接觸以形成自支撐結構,相鄰換熱管(10)的圓弧(1012)相對應形成間隙以在容置空間內形成網狀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傳熱管緊湊排列經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管(102)、第二圓管(103)分別焊接或脹接于第一管板(2)、第二管板(3)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傳熱管緊湊排列經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10)為銅管。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傳熱管緊湊排列經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銅管的外表面設有翅片強化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傳熱管緊湊排列經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管(101)由光滑圓管經冷軋加工而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熱管緊湊排列經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10)、殼體(1)、第一封頭(4)、第二封頭(5)進行熱浸鋅處理。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傳熱管緊湊排列經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接圓(11)和圓弧(1012)的半徑比為(0.2~2):1。
9.根據權利要求2或8所述的傳熱管緊湊排列經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管(101)的導程與圓弧(1012)的半徑的比例為(10~100):1。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傳熱管緊湊排列經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管(101)的水力直徑與第一圓管(102)的直徑之比例為(0.5~0.9):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廣東恒基金屬制品實業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廣東恒基金屬制品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1243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