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動態負載的控制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09136.1 | 申請日: | 2014-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269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明(設計)人: | 施多夫·亞利山大;許蓓蓓;趙波;王曉敏;左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榮信電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3/26 | 分類號: | H02J3/26;H02J3/18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訊科技專利事務所 21224 | 代理人: | 張群 |
| 地址: | 114051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態 負載 控制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電氣工程領域,用于負載為急速變化不對稱非線性的仿真設備,通過它可以對SVG,SVC以及其它無功功率補償裝置的控制系統進行研究和實驗。
背景技術
在電網有限制功率的實驗室條件下,如果負載有最小的有功損耗并且對無功進行補償,是可以對無功功率補償裝置控制系統的特性進行調節,真實實驗以及研究的。同時,負載應該是高動態分相控制并且可以在系統中產生寬范圍的大的諧波電流。作為這種三相系統的無功負載可以使用在輸入端或者輸出端帶有無功元件的各種動力電氣設備。
已知的動態負載控制方式(類比)按專利SU1022258A(Int.Cl.H02J3/18,1981)對該設備的描述如下,包括通過三個電抗器連接到三相晶閘管橋臂,對第四個帶有反方向閥組的電抗器進行加載,同時和反方向閥組由鋸齒振蕩進行控制以及其它。
這種控制方式的缺點是設備動力部分實施復雜,由于第四個慣性電抗器的存在導致反應速度不高,限制了其功能的實現可能。
已知的動態負載控制方式(原型)是以三相角接,每一相上都串聯有電抗器或者連接電抗器和正方向晶閘管和負方向晶閘管的形式出現的(就是TCR,比如可以按資料:Newnes?Power?Engineering?Series;“Power?Electronic?Control?in?Electrical?Sysems”.E.Acha,V.G.Agelidis,O.Anaya-Lara,T.J.E.Miller.2002圖6.6或者圖6.7實現),包括每一相上都會產生擾動信號,以及通過控制脈沖對正方向晶閘管和負方向晶閘管進行控制,給定角度是按擾動信號值計算出來的。
這種動態負載控制方式的缺點是,由于負載是以TCR形式出現的所以在系統中不會產生偶次諧波。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動態負載的控制結構,用于負載為急速變化不對稱非線性的仿真設備,通過它可以對SVG、SVC以及其它無功功率補償裝置的控制系統進行研究和實驗。
一種動態負載的控制結構,所針對的負載三相角接,每一相上都串聯有電抗器及并聯連接的正方向晶閘管和負方向晶閘管,同時它包括每一相上連接的擾動給定器和不平衡給定器以及控制模塊,每一個控制模塊的第一個輸入端與不平衡給定器的輸出端連接,每一個控制模塊的第二個輸入端與相對應的擾動給定器的輸出端連接,每一個控制模塊的同步輸入端與相對應的電壓互感器的輸出端連接,控制模塊的第一個和第二個輸出端與相對應相上的正方向晶閘管和負方向晶閘管連接進行p-n轉換控制。
所述的控制模塊包括脈沖—相控制環節、分配器(集成電路AD534LD)、第一個加法器、第二個加法器、第三個加法器和第四個加法器(四個加法器以運算放大器形式出現),第一個選擇器和第二個選擇器(精密單極性整流器,以運算放大器形式實現。
本實用新型動態負載的控制結構,該控制結構是由電子元器件組成,性能穩定可靠,成本較低。用于負載為急速變化不對稱非線性的仿真設備,通過它可以對SVG、SVC以及其它無功功率補償裝置的控制系統進行研究和實驗。
附圖說明
圖1和圖2是用來解釋動態負載控制方式的電氣原理圖。
圖3是用來解釋動態負載工作原理的時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動態負載包括三相AB、BC和CA,連接到系統線的接線上,A和B,B和C,C和A,并且AB、BC和CA每一相上都串聯有電抗器1和正反并聯正方向為2負方向為3的晶閘管;第一個電壓互感器4,第二個電壓互感器5和第三個電壓互感器6的輸入端分別并聯在每一相上,與AB,BC和CA相對應;不平衡給定器7(以相反極性電壓發生器形式實現的);第一個擾動給定器8,第二個擾動給定器9,第三個擾動給定器10(以正極性電壓發生器形式實現的);第一個控制模塊11,第二個控制模塊12和第三個控制模塊13,每一個控制模塊的第一個輸入端均與不平衡給定器7的輸出端連接,每一個控制模塊的第二個輸入端與相對應的擾動給定器8(9,10)的輸出端連接,每一個控制模塊的同步輸入端與相對應的電壓互感器4(5,6)的輸出端連接,控制模塊11(12,13)的第一個和第二個輸出端與相對應AB相(BC,CA)上的正方向晶閘管2和負方向晶閘管3進行p-n轉換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榮信電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榮信電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0913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