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移動終端的外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07345.2 | 申請日: | 2014-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009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業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業軍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H04B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 終端 外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尤其是一種移動終端的外接裝置。
【背景技術】
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是這幾年飛速發展的一種新興技術,由Sony、Philips和Nokia提出,它使得兩個電子設備直接可以進行短程的通訊,工作在13.56MHz頻段,工作距離幾個厘米。NFC技術目標是電子設備之間的近距離通訊,主要實現三類功能:非接觸IC卡片模擬功能;點對點數據通訊功能;讀卡機功能。NFC技術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與移動通訊技術的融合進展,引發出許多新的應用模式。
2012年12月14日,央行正式發布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技術標準,明確13.56MHz作為移動支付的標準。曾在2.4GHz和13.56MHz之間徘徊的運營商有了明確的目標。以13.56MHz作標準的近場支付技術方案又分三種:一是將NFC模塊打包在手機硬件里;二是整合在SD卡上;三是NFC-SWP(Single?Wire?Protocol,單線協定)方案,就是把安全模塊存儲在手機卡上。其中,NFC-SWP方案是通用開放的國際標準。2012年12月初,中國移動就表示,計劃2013年銷售1000多萬臺NFC手機終端,逐步對移動用戶默認發放帶有NFC功能的SIM卡。繼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之后,中國電信宣布,啟動NFC-SWP試點,規模投放NFC-SWP卡,并啟動終端定制。
但是目前大部分移動終端、手機及其SIM卡,例如Iphone4/4s/5不具備NFC功能,但是用戶群體又非常大。如果要實現NFC-SWP的功能,就需要更換手機和SIM卡,這樣對于用戶來講成本過于巨大,不利于NFC近場支付的推廣和發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的外接裝置,用以解決目前大部分移動終端不具備NFC-SWP功能,更換成本較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移動終端的外接裝置,包括:可以承載移動終端的SIM卡并可插入所述移動終端SIM卡卡位的SIM卡卡托、NFC芯片和NFC天線;其中,所述的SIM卡卡托將移動終端SIM卡的C1引腳、C5引腳和C6引腳引出至所述SIM卡卡托的外壁,并形成相應的3個內部觸點;所述的C1引腳、C5引腳和C6引腳通過相應的內部觸點與NFC芯片相連;所述C6引腳為高壓信號引腳,C1引腳為電源電壓引腳,C5引腳為接地引腳;其中,NFC天線與NFC芯片相連。
其中,所述的NFC芯片和NFC天線集成在與所述移動終端相匹配的外殼上,所述外殼上還設置有與NFC芯片相連的3個外部觸點;所述的C1引腳、C5引腳和C6引腳通過相應的3個內部觸點與NFC芯片相連,具體是:所述的3個外部觸點與3個內部觸點位置相應,所述移動終端與外殼卡接后,則所述的外部觸點分別與相應的內部觸點相連。
其中,所述的外殼包括:柔性PCB板和介質外殼;其中,柔性PCB板的上下兩面設有鋪銅區域,所述的3個外部觸點和NFC天線通過所述鋪銅區域的印制銅線與NFC芯片連接;所述柔性PCB板被壓制在所述介質外殼中間。
其中,將所述柔性PCB板的鋪銅區域蝕刻為所述NFC天線。
本實用新型的移動終端的外接裝置,通過對移動終端的卡托進行微小的改進,不對移動終端的內部硬件進行大規模改造,不影響移動終端的外觀和功能,不需要更換智能設備,只需極低的成本就可以使無NFC功能的移動終端具有NFC-SWP的功能,對于用戶來講降低了應用成本。對于運營商來講,更利于NFC近場支付的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目前移動運營商在NFC推廣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據移動運營商的需求,NFC實現方案需要提供一種將RFID應用或者NFC應用與移動運營商關聯在一起的方案,也即需要一種將RFID應用或者NFC應與SIM卡關聯的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業軍,未經陳業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0734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