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靈樞大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04293.3 | 申請日: | 2014-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498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立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立新 |
| 主分類號: | A61H39/08 | 分類號: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黃書凱 |
| 地址: | 40132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靈樞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灸用器具,具體涉及一種針灸用的大針。
背景技術
針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醫學中的瑰寶,不少其他方法難于治療的疑難雜癥,通過針灸治療或能緩解病情,或能完全治愈。因此,越來越多的患者對針灸治療感興趣。針灸治療用的主要器具是針灸針,不同形狀和構造的針灸針常用于治療身體不同部位的病癥。目前,針對于骨椎關節深處的板結攣縮,傳統的針灸針不易到達,因為傳統的針灸針針頭多為圓形且前端鋒利,極易傷到骨椎附近的肌肉軟組織,另外,即使其能夠到達板結攣縮部位,由于針尖的形狀比較簡單,其也不能很好的揉摩放松,達到治療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構造簡單、不易扎傷肌肉組織、且可按摩骨椎關節附近組織的針灸用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靈樞大針,包括有針身,設置在針身一端的針柄,所述針身成圓柱狀,其直徑為1.2~2mm,長度為90~120mm,針身距離另一端5~15mm的位置往其端部的方向逐漸變寬變薄,形成邊緣為鈍圓狀的倒扁錐體,倒扁錐體的最大寬度為1.5~2.2mm,倒扁錐體端部成扇形,扇形部位的厚度為0.5~1.0mm。
進一步,所述倒扁錐體側面為平滑過渡的曲面。
進一步,限定所述針身距離另一端15mm的位置往其端部的方向逐漸變寬變薄,形成邊緣為鈍圓狀的倒扁錐體,倒扁錐體的最大寬度為2.2mm,倒扁錐體端部成扇形,扇形部位的厚度為0.5mm。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靈樞大針具有如下優點:1,由于僅包括有針身,設置在針身一端的針柄,以及設置在另一端的倒扁錐體,所以構造比較簡單;2,由于針身距離另一端5~15mm的位置往其端部的方向逐漸變寬變薄,形成邊緣為鈍圓狀的倒扁錐體,倒扁錐體端部成扇形,其可以在軟組織里輕松滑行前進,而不會導致肌肉組織撕裂損傷,同時也更方便的深入骨椎關節深處去疏松板結攣縮的病灶,立刻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機體自我修復,從而迅速治愈頑疾。本針具適用于治療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腰椎滑脫、股骨頭壞死、頸椎病、肩周炎、膝關節炎等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等疾病,可使大多數患者避免進行開放性手術治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靈樞大針端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靈樞大針,包括有針身1,設置在針身1一端的針柄,所述針身1成圓柱狀,其直徑根據實際材料和使用習慣可在1.2~2mm間選擇,長度可在90~120mm間選擇,針身1距離另一端5~15mm的位置往其端部的方向逐漸變寬變薄,形成邊緣為鈍圓狀的倒扁錐體2,倒扁錐體2側面為平滑過渡的曲面,倒扁錐體2的最大寬度為1.5~2.2mm,此處選擇2.2mm,倒扁錐體2的端部成扇形,扇形部位3的厚度為0.5~1.0mm,此處選擇0.5mm。
倒扁錐體2形狀只需要滿足針身往端部的方向逐漸變寬變薄,同時其邊緣成鈍圓狀,即可解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問題,可以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在也可以在上述尺寸范圍外適當調整,本領域技術人員無需再額外付出創造性勞動,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立新,未經陳立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0429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調控本征氧化鋅薄膜可見光發光類型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去死皮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