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鎂合金手機中框壓鑄模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04111.2 | 申請日: | 2014-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649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飛;張希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7/22 | 分類號: | B22D17/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3 廣東省深圳市寶***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鎂合金 手機 壓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領域,尤指一種鎂合金手機中框壓鑄模。
背景技術
當前智能手機朝著大屏化、超薄化的方向發展,手機中框組件需要用來固定大尺寸的觸控顯示屏,當前的觸控顯示屏一般都達到了5英寸。如圖1所示,手機中框10包括基體部11、從基體部11四周一體壓鑄成型的側壁12、及位于所述側壁12外側的澆口部13。在壓鑄成型時,高溫高壓的鎂合金溶液從澆口位置進入壓鑄模具內,在通過澆口后高溫高壓的鎂合金溶液直接對位于所述側壁12內側的模具產生沖蝕而縮短了模具的壽命。所述手機中框一般需要保持1.75~2.2mm的高度以固持觸控顯示屏,同時要求手機中框側壁12的頂部邊緣與底部邊緣線尺寸偏差不超過0.05mm,而壓鑄模具的前模斜度只有單邊小于0.5度才能保證中框的尺寸要求,從而導致壓鑄件容易粘附模具,出模后扭曲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提高手機中款平面度、提升模具壽命的鎂合金手機中框壓鑄模。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鎂合金手機中框壓鑄模,用于成型手機中框,所述手機中框包括基體部、一體形成于所述基體部四周的側壁、及形成于所述側壁外的澆口,所述鎂合金手機中框壓鑄模包括接觸所述手機中框的側壁內側的前模、及接觸所述手機中框的側壁外側的后模,位于所述澆口外側位置處的后模設有若干孔洞結構。
位于所述手機中框澆口外側位置處的前模或后模上還設有連續的凹槽。
所述手機中框連接有料腳,所述料腳包括位于所述澆口外側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上形成有對應所述孔洞的若干圓柱、及對應所述凹槽的肋條。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鎂合金手機中框壓鑄模通過在所述手機中框的澆口位置處的后模上設置若干孔洞,能有效避免開模時,所述前模對所述手機中框的側壁內側的粘連,減小所述手機中框因開模時的扭曲變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鎂合金手機中框的截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鎂合金手機中框連接料腳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鎂合金手機中框壓鑄模的成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鎂合金手機中框壓鑄模的又一成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鎂合金手機中框壓鑄模用于壓鑄成型鎂合金手機中框10,所述手機中框10包括基體部11、一體成型于基體部11四周的側壁12、及形成于所述側壁12外的澆口13。
請參閱圖2所示,所述手機中框10壓鑄成型后連接有料腳20,所述料腳20在所述手機中框10的澆口13位置處形成有連接部21。
請參閱圖3所示,與所述手機中框10的側壁12內側接觸的模具為前模A,相對接觸所述側壁12外側的模具為后模B。在壓鑄成型后,開模時,所述手機中框10的側壁12內側會粘連所述前模A,從而造成所述基體部11翹曲。通過在所述澆口13附近的后模B上增設若干孔洞C就形成了如圖2所示位于所述連接部21上的若干圓柱23,如此,在開模時,所述圓柱23就會形成粘附力將手機中框10產品拉向后模B,從而減小了前模A粘連所述手機中框10側壁12內側的問題,減小所述手機中框10產品的扭曲問題。
請參閱圖4所示,所述澆口13處的鎂合金流道變得很窄,造成位于所述前模A位于所述側壁12內側的位置需要承受高達100~120米/秒的高溫高壓鎂合金熔液的沖蝕,如何降低所述澆口13位置處的鎂合金熔液流速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位于所述澆口13附近的前模A或后模B上設置一條凹槽D就形成了如圖2所示的位于所述連接部21上的肋條22,由于凹槽D的存在,可有效降低鎂合金熔液的流速,可避免位于所述側壁12內側的前模A被沖蝕。
本實用新型的鎂合金手機中框壓鑄模通過在所述手機中框10的澆口13位置處的后模B上設置若干孔洞C,能有效避免開模時,所述前模A對所述手機中框10的側壁12內側的粘連,減小所述手機中框10因開模時的扭曲變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0411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管形母線中間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
- 下一篇:電流接線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