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雙面精密磨削、研磨組合機床的下盤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02199.4 | 申請日: | 2014-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9673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許亮;陳永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宇環數控機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41/00 | 分類號: | B24B41/00;B24B55/02 |
| 代理公司: | 長沙新裕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劉熙 |
| 地址: | 41032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雙面 精密 磨削 研磨 組合 機床 下盤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磨削、研磨拋光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雙面精密磨削、研磨組合機床的下盤裝置。
背景技術
藍寶石等硬脆材料在加工時由于要求研磨、拋光壓力大、線速度高、無振動,加工過程中在大壓力和高轉速研磨、拋光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現有的雙面研磨、拋光機床均采用滾動軸承結構,而且盤面不能冷卻,如果用于加工藍寶石等硬脆性材料時,由于研磨、拋光壓力小,振動大,溫度高,其拋光精度、加工效率以及設備使用壽命都難以保證。因此現有的雙面研磨、拋光設備不能適應藍寶石等硬脆材料的加工。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雙面精密磨削、研磨組合機床的下盤裝置,以提高雙面研磨、拋光設備加工硬脆材料的研磨、拋光精度和效率。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用于雙面精密磨削、研磨組合機床的下盤裝置,包括底盤支撐、設在底盤支撐上的上靜壓盤、設在上靜壓盤底部的下靜壓盤、設在上靜壓盤和下靜壓盤中部的中心軸、活動套裝在中心軸上的空心軸;所述中心軸的頂端安裝有太陽輪;所述空心軸上固定有與上靜壓盤內圓周面滑動配合且與下靜壓盤上表面滑動配合的中心旋轉盤和固定在中心旋轉盤上的下托盤,下托盤上面安裝有下盤砂輪且與上靜壓盤上表面滑動配合,所述上靜壓盤與下托盤、下靜壓盤及中心旋轉盤滑動配合的上、下面及內圓周面上分別設有上油腔、下油腔、中間油腔,所述上油腔、下油腔、中間油腔通過進油道和回油道與液壓油系統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冷卻系統,冷卻系統包括設在所述中心軸下端的冷卻水旋轉接頭、設在中心軸上的分別與冷卻水旋轉接頭連通的中心軸進、回水通道、設在中心軸與空心軸之間的中心冷卻水旋轉接頭、設在空心軸上的分別通過中心冷卻水旋轉接頭與中心軸進、回水通道連通的空心軸進、回水通道、設在下托盤上的與空心軸進、回水通道連通的下托盤進、回水通道和與下托盤進、回水通道連通設在下托盤與下盤砂輪之間的下盤冷卻水道。
本實用新型裝置還包括動力傳輸機構,包括通過設在空心軸上的帶輪與空心軸連接的空心軸電機、通過設在中心軸的同步帶輪與中心軸連接的太陽輪電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非對稱大承載能力靜壓下盤裝置,由于油液具有很好的振動阻尼,既能承受高達幾噸的加工壓力,又能使設備保持很小的振動,工作時,可在上靜壓盤與下托盤、上靜壓盤與中心旋轉盤及上靜壓盤與下靜壓盤之間形成抗壓油層,提高設備在大拋光壓力時的承載能力及設備減震能力。加之具有冷卻系統,可通過空心軸中的機械密封對盤面進行冷卻,將拋光時產生大量的熱量及時帶走,實現溫度的精確控制,可提高研磨、拋光精度和效率,適應藍寶石等硬脆材料加工的要求。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用于雙面精密磨削、研磨組合機床的下盤裝置,包括底盤支撐1、設在底盤支撐1上的上靜壓盤18、設在上靜壓盤18底部的下靜壓盤8、設在上靜壓盤18和下靜壓盤8中部的中心軸7、活動套裝在中心軸7上的空心軸5;所述中心軸7的頂端安裝有太陽輪23;所述空心軸5上固定有與上靜壓盤18內圓周面滑動配合且與下靜壓盤8上表面滑動配合的中心旋轉盤20和固定在中心旋轉盤20上的下托盤17,下托盤17上面安裝有下盤砂輪19且下托盤17與上靜壓盤18上表面滑動配合,所述上靜壓盤18與下托盤17、下靜壓盤8及中心旋轉盤20滑動配合的上、下面及內圓周面上分別設有上油腔14、下油腔9、中間油腔10,所述上油腔14、下油腔9、中間油腔10通過進油道和回油道與液壓油系統(未畫)連接。
上靜壓盤18與下托盤17、下靜壓盤8及中心旋轉盤20共同組成了靜壓軸承機構,上靜壓盤18上設置的油環與下托盤17、下靜壓盤8及中心旋轉盤20共同組成了上油腔14、上下油腔9和中間油腔10,同時在上靜壓盤18上還設有供油與回油的上靜壓盤分油油道13、及上靜壓盤回油油道28。當設備運轉時液壓油從安裝于上靜壓盤18側邊的進油分油塊12的壓力油進油口11進入上靜壓盤分油油道13內,并同時進入上油腔14、下油腔9、中間油腔10內,在上靜壓盤18與下托盤17、上靜壓盤18與中心旋轉盤20及上靜壓盤18與下靜壓盤8之間形成抗壓油層,提高設備在大拋光壓力時的承載能力及設備減震能力。液壓油的回油通過設置于上靜壓盤18上的上靜壓盤回油油道28流回回油接油盆29內,并通過其流回液壓油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宇環數控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宇環數控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0219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