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燃料電池中的石墨流場板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101080.5 | 申請日: | 2014-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605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兆生;楊磊;潘粉喬 | 申請(專利權)人: | 紹興縣永利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8/02 | 分類號: | H01M8/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連平 |
| 地址: | 312028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料電池 中的 石墨 板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料電池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燃料電池中的石墨流場板結構。
背景技術:
CN201243056Y公開了一種燃料電池中的石墨流場板結構,見圖1所示,它的石墨流場板的板體A1上成型有氧側流槽A2和氫側流槽A3,氫側流槽A3貫流整個板體A1。見圖2所示,當若干個石墨流場板疊放在一起組成燃料電池電極堆時,若干個疊放在一起的石墨流場板是通過左側板A4、右側板A5、頂板A6和底板A7固定在一起。其不足之處是:由于氫側流槽A3貫流整個板體A1,為了使氫氣通過氫側流槽A3,則必須在石墨流場板組成燃料電池電極堆時,采用頂板A6和底板A7與左側板A4和右側板A5固定若干個石墨流場板,同時頂板A6和底板A7與板體A1粘接固定在一起,當燃料電池電極堆使用一段時間后,粘接頂板A6和底板A7的膠易脫落,這樣引發氫側流槽A3漏氣,影響燃料電池電極堆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燃料電池中的石墨流場板結構,它組裝成燃料電池電極堆時,不會產生氫側流槽漏氣現象,而且燃料電池電極堆的組裝更為簡單,節省了組裝材料,降低了燃料電池電極堆的重量和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
燃料電池中的石墨流場板結構,包括硬質石墨板體,在硬質石墨板體上成型有上通孔和下通孔,上通孔和下通孔形狀和大小相同且在硬質石墨板體相對平行排列,在硬質石墨板體的一側上成型有若干個氫側流槽,氫側流槽的二端分別與上通孔和下通孔相通;
在上通孔和下通孔之間的硬質石墨板體的另一側上成型有若干個氧側流槽,氧側流槽的二端分別與硬質石墨板體的外部相通。
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均為腰形孔。
所述氫側流槽的槽寬為1~1.5mm,槽深為0.3~0.6mm。
所述氧側流槽的槽寬為1~1.5mm,槽深為0.8~1.8mm。
所述硬質石墨板體的厚度為2~3mm。
所述硬質石墨板體上成型有上臺階凸起和下臺階凸起,上臺階凸起和下臺階凸起呈對稱狀成型在硬質石墨板體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它組裝成燃料電池電極堆時,不會產生氫側流槽漏氣現象,而且燃料電池電極堆的組裝更為簡單,節省了組裝材料,降低了燃料電池電極堆的重量和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石墨流場板組裝成燃料電池電極堆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的主視圖;
圖4為實施例1的后視圖;
圖5為實施例1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1中石墨流場板組裝成燃料電池電極堆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2中石墨流場板組裝成燃料電池電極堆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硬質石墨板體;2、氫側流槽;3、上通孔;4、下通孔;5、氧側流槽;6、上臺階凸起;7、下臺階凸起;8、左側固定板;9、右側固定板;10、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見圖3至6所示,燃料電池中的石墨流場板結構,包括硬質石墨板體1,在硬質石墨板體1上成型有上通孔3和下通孔4,上通孔3和下通孔4形狀和大小相同且在硬質石墨板體1相對平行排列,在硬質石墨板體1的一側上成型有若干個氫側流槽2,氫側流槽3的二端分別與上通孔3和下通孔4相通;
在上通孔3和下通孔4之間的硬質石墨板體1的另一側上成型有若干個氧側流槽5,氧側流槽5的二端分別與硬質石墨板體1的外部相通。
所述上通孔3和下通孔4均為腰形孔。
所述氫側流槽3的槽寬為1~1.5mm,槽深為0.3~0.6mm。
所述氧側流槽5的槽寬為1~1.5mm,槽深為0.8~1.8mm。
所述硬質石墨板體1的厚度為2~3mm。
實施例2,見圖7所示,所述硬質石墨板體1上成型有上臺階凸起6和下臺階凸起7,上臺階凸起6和下臺階凸起7呈對稱狀成型在硬質石墨板體1上。
實施例1工作原理:見圖6所示,實施例1中石墨流場板組裝成燃料電池電極堆時,若干個本實用新型疊放在一起,然后通過左側固定板8和右側固定板9將若干個實施例1中的本實用新型夾持在一起即可,左側固定板8和右側固定板9通過螺栓10固定在一起。這樣實施例1中的本實用新型在組裝成燃料電池電極堆時,就可以省去現有技術中的頂板A6和底板A7,所以無需要用膠粘接,這樣就不會產生氫側流槽漏氣現象。
實施例2的工作原理:見圖8所示,若干個實施例2中的本實用新型疊放在一起,左側固定板8和右側固定板9將若干個實施例2中的本實用新型夾持在一起,螺栓10將左側固定板8和右側固定板9固定在一起,螺栓10可以置于上臺階凸起6和下臺階凸起7與硬質石墨板體1形成的臺階上,這樣可以使得燃料電池電極堆的穩定性更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紹興縣永利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紹興縣永利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1010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