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污泥臭氧化反應罐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20092981.2 | 申請日: | 2014-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681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曹煥亞;吳興;任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2F11/06 | 分類號: | C02F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310053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泥 臭氧 反應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泥臭氧化反應罐。
背景技術
國家標準《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用泥質》(GB?/T?23485-2009)中規(guī)定污泥與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時,污泥含水率應小于60%。現(xiàn)有污泥脫水處理裝置一般由污泥輸送泵和廂式隔膜壓濾機組成,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含水率99%的污泥直接泵入廂式隔膜壓濾機進行壓濾脫水處理,該裝置能基本達到上述標準的要求。但是,該裝置直接將含水率99%的污泥送入廂式隔膜壓濾機,不經任何預脫水,脫水量大,使得壓濾機保持巨大的工作負荷,而壓濾機長期大負荷工作,容易出故障,也使壓濾脫水效果不穩(wěn)定。此外,該方式也僅能基本達到上述國家標準,還不能獲得更優(yōu)的脫水效果。
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剩余污泥中的微生物細胞與有機膠體之間形成“粘膠相區(qū)”,會包裹住大量間隙水,并且微生物細胞內含有大量細胞水,而這些水分難以通過機械脫水的方式擠壓出來。為解決上述問題,可以在現(xiàn)有的污泥脫水處理前先將原始污泥與臭氧充分接觸,進行臭氧化反應,破壞“粘膠相區(qū)”,將間隙水和細胞水釋放出來,形成容易去除的游離水,便于后續(xù)工序去除。
現(xiàn)有的污泥臭氧化裝置,如名稱為“氣升式內外雙循環(huán)臭氧污泥接觸反應裝置”,公開號為“102583936”的中國發(fā)明專利所公開,將臭氧反應罐設計成常見噴淋塔構造,將污泥從高處落下利用開有小孔的導流檔板將污泥變成霧狀灑下,下部利用曝氣盤噴出臭氧,使臭氧與污泥接觸反應,同時下部設有回流泵將污泥回抽至頂部并再次落下,以實現(xiàn)污泥與臭氧反復接觸,以期達到效果,但由于此設計臭氧無法充滿反應裝置整體,使得臭氧與污泥接觸不充分,整體臭氧氧化效果并不好。另名稱為“臭氧化污泥減量系統(tǒng)”,公開號為“102910794”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為了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設置了兩級臭氧反應池,雖然延長了臭氧與污泥的接觸時間,但由于在反應池中污泥基本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臭氧與污泥的接觸并不充分,導致整體污泥減量的效果不好。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污泥在攪拌狀態(tài)下進行曝氣,使污泥與臭氧的接觸更充分;曝氣頭能更好地適應攪拌狀態(tài)、更容易更換,且更好地實現(xiàn)曝氣和防倒灌功能的污泥臭氧化反應罐。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污泥臭氧化反應罐,包括罐體、上蓋和攪拌裝置,所述罐體上部設有污泥進口,下部設有污泥出口;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盤、轉軸和驅動機構;所述轉軸內沿軸向設有臭氧進氣通道,轉軸的上部位于上蓋的上方且與驅動機構相連,轉軸的中下部位于罐體內并固定連接有至少一個攪拌盤;所述攪拌盤包括固定相連的上盤和下盤,所述上盤和下盤之間設有與臭氧進氣通道連通的臭氧出氣通道,所述上盤和下盤上均設有與臭氧出氣通道連通的曝氣口;所述曝氣口的橫截面為腰型孔狀,曝氣口自內至外的橫截面逐漸減小,曝氣口上設有曝氣頭;所述曝氣頭包括套筒、硬質網、橡膠軟體膜和環(huán)形抱箍,所述套筒外壁的形狀與曝氣口內壁的形狀相匹配,所述套筒橫截面較小的一端伸出上盤或下盤的外表面,所述硬質網設于套筒伸出端的端面,所述橡膠軟體膜包裹于硬質網表面并通過環(huán)形抱箍固定于套筒伸出端;所述橡膠軟體膜上設有至少一個“十”字形割縫,橡膠軟體膜的外側表面完全暴露于罐體中;所述上盤和下盤的外表面還設有凸起的葉片。
將曝氣口設置在攪拌裝置上,在攪拌狀態(tài)下進行曝氣,使污泥與臭氧的接觸更充分,污泥的臭氧化更好,從而使污泥中更多的間隙水和細胞水釋放出來,形成容易去除的游離水,便于后續(xù)工序去除。所述污泥是指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含水率99%作用的污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未經浙江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9298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