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抗反流的負壓引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86819.X | 申請日: | 2014-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498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周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麗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反流 引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抗反流的負壓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負壓引流裝置用于在醫療過程中引流手術傷口流液。目前常用的負壓引流裝置由引流管和負壓球構成,二者之間由接頭連接,負壓球的底端設有排液口,外壁上設有刻度。但是該種引流裝置使用過程中是使用別針固定引流管,有被刺傷或脫落的危險,其末端排液口的活塞容易脫出,而且球身刻度并不十分準確,還需要重新測量液體量,另外倒液時難以倒干凈,徒手擠捏負壓球會造成液體反流,增加傷口感染的風險。
中國專利文獻CN201110308235.3,公開日2012.01.11,公開了一種改良式一次性負壓引流器,包括引流管及負壓球,引流管一次成型為三通管,三通管直通兩端分別接開關,另一端配置用以封閉的活動端蓋,或在引流管中間串接一T型管,形成三通管道,T型管兩端各接一開關,用于臨時關閉或打開引流通道,T型管另一端配置用以封閉的活動端蓋,其效果是保證引流更通暢,防止液體逆流;中國專利文獻CN201010592197.4,公開日2011.04.06,公開了一種甲狀腺手術專用負壓引流裝置,包括一個負壓球,負壓球的吸入端與粗管的一端相連接,粗管的另一端與細管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的粗管和細管為一體結構,所述的細管前端開口,并且細管的前端側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疏導孔,該發明適用于甲狀腺手術后吸收滲液。但是上述引流裝置仍均未解決難固定,倒液不徹底、操作較麻煩并伴隨反流危險,安全性較差的問題。綜上所述,亟需一種便于固定、便于倒液、有效抗反流、安全性強的負壓引流裝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反流的負壓引流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抗反流的負壓引流裝置,設有引流管和負壓球,所述的引流管上設有固定夾和抗反流夾;所述的抗反流夾的前端和后端各設有固定孔,腰部設有方向相對的擠壓柱,抗反流夾的其中一側設有開口,所述的開口一邊為卡柱,另一邊為咬齒;所述的負壓球尾端設有負壓接頭,所述的負壓接頭尾端為橡膠或硅膠材料制成,且尾端設有外螺紋,所述的負壓接頭上還設有密封蓋。
所述的固定夾位于遠負壓球端,所述的抗反流夾位于近負壓球端。
所述的密封蓋由橡膠或硅膠材料制成,且直接拴在所述的負壓接頭的外壁上。
所述的引流管套接在負壓球的引流管接頭上,所述的引流管接頭上設有掛鉤。
所述的負壓球的表面設有刻度標識。
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
1、引流管上設有固定夾,不需要再采取傳統臨床上的回形針固定方式,避免扎傷人,固定的穩定性也更強;
2、引流管上設有抗反流夾,在倒液時先封閉引流管,能有效防止液體倒流回傷口引起感染,且本實用新型的抗反流夾直接貫穿于引流管上不易丟失,夾閉和開啟的操作都十分簡單;
3、負壓球尾端設有負壓接頭,負壓接頭采用橡膠或硅膠制成,且設有外螺紋,方便了導管引流液體,或采用針筒抽吸液體,且保證了緊密的配合,避免滲液,同時采用針筒抽吸液體還能形成負壓,進一步促進引流;
4、密封蓋采用橡膠或硅膠制成,能緊密封閉負壓接頭,不易脫落并能防止液體滲出,同時密封蓋是直接懸掛于負壓接頭上,不會丟失。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抗反流的負壓引流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引流管 2.負壓球
3.引流管接頭 4.固定夾
5.抗反流夾 51.固定孔
52.擠壓柱53.開口
54.卡柱55.咬齒
6.刻度標識 7.負壓接頭
71.外螺紋72.密封蓋
8.掛鉤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未經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8681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