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UART與I2C轉換實現觸摸屏與系統平臺通信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86730.3 | 申請日: | 2014-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661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楊軍;莫燁;孟偉東;梅吉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3/38 | 分類號: | G06F13/3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劉世平 |
| 地址: | 621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uart i2c 轉換 實現 觸摸屏 系統 平臺 通信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觸摸屏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UART與I2C轉換方式實現觸摸屏與系統平臺通信的裝置。
背景技術
觸摸電視一體機包括顯示屏、電視機芯(Android平臺)、電腦模塊(Windows平臺)、觸摸屏等部分。其觸摸屏通過USB與平臺連接,使用USB通信方式傳輸數據量大的觸摸點信息。為提高產品的易用性和方便用戶操作,觸摸電視一體機增加了電視機相關的快捷鍵功能。當用戶需要執行快捷功能時,只需對快捷功能按鍵進行操作,即可在屏幕上顯示快捷功能菜單,此時用戶只要選擇執行所需要的功能即可。
上述功能要求觸摸屏將快捷菜單對應的坐標信息傳輸到電視機芯(Android平臺),而由于快捷菜單對應的坐標信息數據量非常小,就沒有必要使用USB通信方式來傳輸,可以避免USB通道的頻繁切換而引起USB驅動的加載、卸載時間延遲等問題。如觸摸屏當前與Windows平臺連接,傳輸在Windows界面下的觸摸信息。用戶需要執行的快捷功能屬于Android平臺,使用USB通信方式就需要先將USB通道的從Windows平臺切換到Android平臺,之后才能開始傳輸數據。這種數據量較小的小量數據可以由電視機芯的I2C通道來傳輸,I2C即串行總線。然而現有的部分觸摸屏的單片機(MCU,Micro?Controller?Unit)除USB接口外僅支持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異步收發器)通信,不支持I2C。為解決此問題,就亟需一種能夠基于UART與I2C轉換方式實現觸摸屏與系統平臺通信的裝置,以便完成觸摸屏與電視機芯的小量數據傳輸或優先級別高的數據傳輸。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觸摸電視一體機快捷鍵的觸摸信息通過USB方式傳輸延遲的缺點,提供一種基于UART與I2C轉換方式實現觸摸屏與系統平臺通信的裝置,該裝置能夠有效解決部分觸摸屏除USB通道外僅支持UART,無法使用I2C直接與平臺通信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基于UART與I2C轉換實現觸摸屏與系統平臺通信的裝置,包括觸摸屏與系統平臺,還包括基于UART與I2C通信的轉化裝置,基于UART與I2C通信的轉化裝置包括UART數據解析或轉換模塊,以及I2C數據解析或轉換模塊,所述UART數據解析或轉換模塊與I2C數據解析或轉換模塊連接,觸摸屏與UART數據解析或轉換模塊相連,I2C數據解析或轉換模塊又與系統平臺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直接解決了系統平臺需要通過I2C接收數據,而部分觸摸屏MCU除USB外僅支持UART通信的問題;擴展觸摸電視一體機對觸摸屏的選擇范圍,對觸摸屏MCU支持的通道不僅僅局限于USB和I2C,還可以是USB和UART;觸摸屏在不切斷原USB通信通道的情況下,可以在接收到系統平臺指令后將數據通過I2C傳輸到系統平臺,因只停止使用USB發送數據,并未卸載USB驅動,回復USB通信后,就避免了USB驅動加載的時間,確保大量數據的觸摸信息傳輸的實時性;此外,通過增加用戶經常使用到的快捷功能,可讓用戶脫離遙控器、鍵盤等輔助設備而直接對電子產品進行操作,增強用戶操作便利性,增加電子產品的易用性。本實用新型適用于觸摸一體機的觸摸屏與系統平臺進行小量數據傳輸的通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工作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867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