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立體卷鐵芯移相整流干式變壓器網側引線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84426.5 | 申請日: | 2014-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602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高旻東;姚德泉;馮佳儒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太平洋電力設備(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27/29 | 分類號: | H01F27/29;H01F27/2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誼專利代理事務所 32225 | 代理人: | 孫彬 |
| 地址: | 213033 江蘇省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立體 卷鐵芯移相 整流 變壓器 引線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體卷鐵芯移相整流干式變壓器網側引線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移相整流干式變壓器所用鐵芯目前都是采用疊片式結構,現采用立體卷鐵芯結構,三相線圈均采用延邊三角形移相聯結方法,該方法隨之帶來的是網側引線問題,網側引線位置不恰當,會導致正面出頭太多導致出頭間電氣距離不夠的現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立體卷鐵芯移相整流干式變壓器網側引線結構,它不僅能夠避免正面出頭太多導致出頭間電氣距離不夠的現象,而且能夠為高壓引線的連接提供了便利。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立體卷鐵芯移相整流干式變壓器網側引線結構,包括A相線圈、B相線圈、C相線圈、A相接線端子、B相接線端子和C相接線端子, A相線圈包括A相延邊繞組和A相基本繞組,B相線圈包括B相延邊繞組和B相基本繞組,C相線圈包括C相延邊繞組和C相基本繞組,A相延邊繞組具有布置在同一正面上的首出頭A和多個分接出頭,A相基本繞組具有出頭A1和出頭X,出頭A1和出頭X分別按順序位于首出頭A的兩側,并且出頭A1和出頭X分別與首出頭A之間具有60°夾角,B相延邊繞組具有布置在同一正面內的首出頭B和多個分接出頭,B相基本繞組具有出頭B1和出頭Y,出頭B1和出頭Y分別按順序位于首出頭B的兩側,并且出頭B1和出頭Y分別與首出頭B之間具有60°夾角,C相延邊繞組具有布置在同一正面內的首出頭C和多個分接出頭,C相基本繞組具有出頭C1和出頭Z,出頭C1和出頭Z分別按順序位于首出頭C的兩側,并且出頭C1和出頭Z分別與首出頭C之間具有60°夾角,所述的A相延邊繞組的在同一正面上的首出頭A相連接后連接至A相接線端子,所述的B相延邊繞組的在同一正面上的首出頭B相連接后連接至B相接線端子,所述的C相延邊繞組的在同一正面上的首出頭C相連接后連接至C相接線端子。
進一步,所述的出頭A1與相應的出頭Z相連接,出頭B1與相應的出頭X相連接,出頭C1與相應的出頭Y相連接,從而形成移相-7.5°的變壓器。
進一步,所述的出頭A1與相應的出頭Y相連接,出頭B1與相應的出頭Z相連接,出頭C1與相應的出頭X相連接,從而形成移相+7.5°的變壓器。
更進一步,所述的A相延邊繞組的在同一正面上的首出頭A相連接后通過A相主引線連接至A相接線端子,所述的B相延邊繞組的在同一正面上的首出頭B相連接后通過B相主引線連接至B相接線端子,所述的C相延邊繞組的在同一正面上的首出頭C相連接后通過C相主引線連接至C相接線端子,并且A相主引線和C相主引線的中部均設置有用于固定的螺桿。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A相線圈的首出頭A和多個分接出頭布置在其正面上,將A相基本繞組的出頭A1和出頭X分別錯開60°,B相線圈的首出頭B和多個分接出頭布置在其正面上,將B相基本繞組的出頭B1和出頭Y分別錯開60°,C相線圈的首出頭C和多個分接出頭布置在其正面上,將C相基本繞組的出頭C1和出頭Z分別錯開60°,這樣布置,既解決了正面出頭太多導致出頭間電氣距離不夠的弊端,又為高壓引線的連接提供了便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移相-7.5°的變壓器的網側接線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移相+7.5°的變壓器的網側接線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A相線圈的網側引線布置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A相線圈的正面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移相-7.5°的網側接線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太平洋電力設備(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太平洋電力設備(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8442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