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電網用超高壓電復合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84111.0 | 申請日: | 2014-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335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徐國臣;戴志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申環電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9/00 | 分類號: | H01B9/00;H01B9/02;H01B7/20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賀翔 |
| 地址: | 214251 江蘇省無錫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電網 超高 壓電 復合 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線電纜領域,尤其是一種智能電網用超高壓電復合電纜。
背景技術
當前國內外電力系統已經普遍用光纖檢測電纜全線實時溫度的分布,對電纜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包括實時故障,電纜在不同負載運行狀態,載流量分析和電纜隧道火災報警等。
國內在90年代末開始,將光纜緊貼在電力電纜上采集電纜運行溫度的數據,如圖1所示,這是原始的第Ⅰ代技術。顯然,由于電力電纜和光纖3是分體的,外界因素(氣流,日照等)會影響測量精度,同時維護也不方便。
2005-2007年,國內一些電纜廠開始將光纖3置于電力電纜的護套內,開發成為第Ⅱ代產品,如圖2所示。這種結構雖然很大程度上改進了第一代產品的弊端,但是作為受感器的光纜是置在電纜外表面,要通過計算機折算才能取得人們關心的電纜導體溫度,而且由于電纜絕緣的熱阻,電纜外表面的溫度變化要遲后導體的溫度變化,這是人們不愿意接受的。
從2010開始,人們開始致力于將光纖3直接置于電纜導體1內的第Ⅲ代產品開發,并且很快試制成功電纜樣品?(圖3)。然而,用于這種電纜的接頭的技術難度卻限制了它的推廣應用。現有的導體連接技術無法解決光纜部分的連接。當前的導體技術使用點壓、環壓接、焊接螺栓連接,會使電纜導體嚴重變形,如果光纜置于導體中,毫無疑問會受到損傷。如果導體采用焊接技術,光纜在焊接溫度下,會被燒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為光纖提供有效的機械保護,也保證電纜的彎曲性的能智能電網用超高壓電復合電纜。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智能電網用超高壓電復合電纜,其包括電纜導體、依次包覆于所述電纜導體外的導體屏蔽層、絕緣層、絕緣屏蔽層、半導電阻水帶層、皺紋鋁護套層、防蝕層以及非金屬外護套層;所述電纜導體中間設置有光纖,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電纜導體中的為所述光纖提供機械保護的金屬支承螺旋管,所述光纖設置于所述金屬制成螺旋管中。
進一步改進,所述金屬支撐螺旋管的材料為不銹鋼或者黃銅。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電纜導體中心增加一個金屬支撐螺旋管,螺旋管為光纖提供有效的機械保護,也保證電纜的彎曲性能,使光纖置于電纜導體內的光電復合電纜的導體接頭成為可行。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第Ⅰ代技術產品結構圖;
圖2為現有技術第Ⅱ代產品結構圖;
圖3為現有技術第Ⅲ代產品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智能電網用超高壓電復合電纜,其包括電纜導體1、依次包覆于所述電纜導體外的導體屏蔽層4、絕緣層5、絕緣屏蔽層6、半導電阻水帶層7、皺紋鋁護套層8、防蝕層9以及非金屬外護套層10;所述電纜導體1中間設置有光纖3,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電纜導體1中的為所述光纖3提供機械保護的金屬支承螺旋管2,所述光纖3設置于所述金屬支撐螺旋管2中。
上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調整,這些改進和調整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申環電纜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申環電纜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8411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縱徑向防水電力電纜
- 下一篇:一種阻燃防火電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