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套管式換熱器及具有該套管式換熱器的熱泵熱水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83573.0 | 申請日: | 2014-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647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巫宗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碧淶節能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7/10 | 分類號: | F28D7/10;F28F1/00;F24H4/0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誠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熊強強 |
| 地址: | 52830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套管 換熱器 具有 熱水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套管式換熱器及具有該套管式換熱器的熱泵熱水器。
背景技術
目前熱泵熱交換器常采用套管式熱交換器,現有套管式換熱器的結構簡單,換熱效率相比其他形式的換熱器較高,但是現有的熱交換器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現有套管式熱交換器內外管常采用形狀較規則、管徑大的金屬管,因此流體的流道面積難以有效的縮小,熱交換面積小,內管無法起到很大的擾流作用導致流體的紊流旺盛度難以大幅度提高,其放熱系數α1、α2增加有限,換熱效率難以大幅度提高。(2)現有套管式熱交換器一般內外管均采用紫銅管或不銹鋼管,由于金屬管的伸縮性能小,膨脹后不能復位,如經多次結冰則會爆裂,壽命短,維修成本高,維修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防凍裂、換熱面積大、換熱效率高的套管式換熱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套管式換熱器,包括至少兩根內管和外管,所述內管設于外管體內,所述至少兩根內管之間相互螺旋纏繞。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以下進一步改進。
所述內管兩兩之間相互螺旋纏繞。
所述內管是毛細管,這樣的結構,更加加大了冷媒與水的熱交換面積,進一步提高了該熱泵熱水器的熱交換效率。
所述外管是PPR管。
所述外管的一端設有進水口,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口,所述內管一端設有冷媒進口,所述內管另一端設有冷媒出口,所述外管的進水口與內管的冷媒出口位于外管一端,所述外管的出水口與內管的冷媒進口位于外管另一端。
一種熱泵熱水器,包括壓縮機、冷凝器、節流裝置、蒸發器、儲水箱,所述冷凝器和/或蒸發器是上所述套管式換熱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熱泵熱水器的套管式換熱器包括至少兩根內管和外管,所述內管設于外管體內,內管之間相互螺旋纏繞,使得位于內管內的冷媒和外管和內管之間的水處于旺盛的紊流狀態,有效地提高了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再有的是,所述內管是毛細管,這樣的結構,更加加大了冷媒與水的熱交換面積,進一步提高了該熱泵熱水器的熱交換效率。
更有的是,所述外管是PPR管,由于PPR管的的伸縮性能大,膨脹能夠復位,有效的防止該套管式換熱器凍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蒸發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主視圖。
圖4為圖3中A-A處的剖視圖。
圖5為蒸發器的內部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熱泵熱水器,包括壓縮機1、冷凝器2、節流裝置3、蒸發器5、儲水箱4,所述蒸發器是套管式換熱器,其包括6根內管51和一外管52,所述內管設于外管體內,所述每兩根內管之間相互螺旋纏繞。當然為了進一步提高套管式換熱器的熱交換效率,也可以增加內管的數量和調整其纏繞方式。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具體的技術方案。
所述內管是毛細管,所述外管52是PPR管。當然,所述外管也可以是PVC管等塑料管。
所述外管的一端設有進水口6,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口7,所述內管的一端設有冷媒進口9,所述內管的另一端設有冷媒出口8,所述外管的進水口與內管的冷媒出口位于外管一端,所述外管的出水口與內管的冷媒進口位于外管另一端。
熱泵熱水器運作時,所述冷媒由內管的冷媒進口進入內管,冷卻水由外管的進水口進入外管內,冷卻水在外管內與內管內的冷媒換熱,冷卻水在進入外管內的過程中受到內管的擾流,導致冷卻水的的紊流旺盛度大幅度提高,由于內管本身的螺旋結構導致內管內的冷媒的紊流旺盛度也大幅度提高,從而提高了兩者的熱交換效率。更有的是,所述內管是毛細管,這樣的結構,更加加大了冷媒與水的熱交換面積,有效地提高了該熱泵熱水器的熱交換效率。還有的是,由于外管是PPR管,因此,即使該熱泵熱水器在較嚴寒的天氣下制熱水,室外的蒸發器在制冷結冰,也不會影響該熱泵熱水器的運作因為該PPR管的伸縮性能大,膨脹能夠復位,有效地防止該蒸發器凍裂。
實施例2,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實施方式相似,唯一的不同點在于:所述內管的數量為三,所述三根內管兩兩之間相互螺旋纏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碧淶節能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碧淶節能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8357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工具機夾緊裝置
- 下一篇:一種飛機起落架與尾鉤動載荷耦合分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