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密封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82810.1 | 申請日: | 2014-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179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由鑫;梅俊杰;馬佳;劉雪峰;張戈;蒲新穎;趙京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裕泰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J15/32 | 分類號: | F16J15/32;F16J1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師事務所 11395 | 代理人: | 李向東 |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密封 組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的密封件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密封組件。
背景技術
密封圈作為一種常用機械零件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中,常應用于軸與孔之間的動態密封,主要起到防液體或氣體泄漏的作用。隨著密封圈的廣泛使用,也對其提出了更多的苛刻條件。
現有技術中,大多數密封圈通過嵌裝彈簧來實現密封功能,因而,生產出來的密封圈絕大多數都是由彈性體本體進行密封,密封力主要都是由系統本身及密封圈唇體自身彈性提供。
尤其是在機械、石油、化工等領域,涉及活塞桿與活塞之間的密封時,很多密封圈由于結構設計不當,在高壓工作條件下,因系統壓力較大出現密封圈被擠入密封間隙而引起間隙咬傷,進而造成密封失效。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密封組件,在高壓工作環境下以及低速往復運動或旋轉條件下使用,能夠提供徑向應力補償,并且有效防止密封圈被擠入密封間隙而引起間隙咬傷,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密封組件,包括:密封圈和耐壓擋圈,其中,所述密封圈包括唇形圈體和彈性補償元件,所述彈性補償元件置于所述唇形圈體上唇和下唇之間的環形凹槽內;所述耐壓擋圈設置于所述密封圈的后部。
可選的,所述耐壓擋圈的截徑嚴格匹配密封溝槽的截徑。
可選的,所述耐壓擋圈采用抗壓材料制成。
可選的,所述耐壓擋圈采用聚醚醚酮制成。
可選的,所述彈性補償元件為金屬彈性件。
可選的,所述金屬彈性件為直線金屬帶材從中心線處折彎而成的U型彈簧,所述直線金屬帶材的截面為矩形,所述U型彈簧首尾相接呈環形。
可選的,所述環形凹槽的槽寬小于所述U型彈簧的開口寬度。
可選的,所述U型彈簧為不銹鋼U型彈簧或合金U型彈簧。
可選的,所述唇形圈體的上唇和下唇的唇口部位均設有凸起。
可選的,所述密封圈的唇形圈體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一個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性提供的密封圈,在密封圈的內部設置U型彈簧作為彈性補償元件,可以實現徑向應力補償且提供穩定的預緊力,從而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同時,在密封圈的后部設置耐壓擋圈,耐壓擋圈的截徑與溝槽截徑嚴格配合,縮小了密封間隙,在高壓工況下,可以防止密封圈被擠入密封間隙造成間隙咬傷,保證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延長了密封圈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密封組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密封圈組件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1是本實用新型密封圈實施例中U型彈簧折彎前的示意圖一;
圖3-2是本實用新型密封圈實施例中U型彈簧折彎前的示意圖二;
圖3-3是本實用新型密封圈實施例中U型彈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照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密封組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密封組件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如上述二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組件實施例包括:密封圈和耐壓擋圈1,耐壓擋圈1緊鄰密封圈的后部設置。
如圖2所示,耐壓擋圈1的截徑嚴格適合溝槽的截徑,二者之間幾乎無縫隙。在高壓工況下,耐壓擋圈1的設置可以有效阻止密封圈的唇形圈體被擠入密封間隙25中造成間隙咬傷致使密封圈失去密封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耐壓擋圈1采用抗壓性能較好的材料制成,例如采用機械強度高、耐高溫、耐沖擊、阻燃、耐酸堿、耐水解、耐磨、耐疲勞的聚醚醚酮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裕泰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裕泰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828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