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手術室顯微鏡無菌覆蓋操作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68561.0 | 申請日: | 2014-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496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姚俊娜;劉鋒衛;張紅星;謝劍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9/02 | 分類號: | A61B19/02 |
| 代理公司: | 洛陽明律專利代理事務所 41118 | 代理人: | 智宏亮 |
| 地址: | 4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術室 顯微鏡 無菌 覆蓋 操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手術室顯微鏡無菌覆蓋操作單。
【背景技術】
公知的,顯微鏡在顯微外科手術中是不可缺少的儀器,當術中通過腳踏板精細調整不能達到清晰的視野時,往往需要術者本人較大幅度的調整顯微鏡臂的高度或方向來達到術野的要求,但是顯微鏡本身不能行進行消毒,而是由巡回護士幫助調整,這樣就存在不能很好的達到術者的即時要求,因此現在術中解決這種問題常常有以下方法:一是由術者及助手將顯微鏡臂用無菌巾及繃帶包裹;二是將顯微鏡臂及術者目鏡用無菌塑料袋完全包裹;前者價格低廉,但是術中因繃帶脫落等不當操作容易造成污染,同時包裹過程中可能遺留空白區導致術中再次污染;后者雖可達到無菌要求,但無菌塑料袋不能重復消毒使用,使用成本高,同時顯微鏡臂及目鏡部分一體固定限制了目鏡方向的微調,不利已手術中的操作。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術室顯微鏡無菌覆蓋操作單,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下巾單上設置雙層的上巾單,并在下巾單的四周設置固定條,以此來達到無菌操作和防止污染的目的。
為了實現所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手術室顯微鏡無菌覆蓋操作單,包括上巾單、下巾單和固定條,在下巾單的上面設有上巾單,上巾單通過縫合線與下巾單相連接,下巾單的四周設有固定條。
所述上巾單為雙層結構。
所述固定條為四根,四根固定條分別設置在下巾單的四角上。
所述下巾單為長方形結構,下巾單的面積大于上巾單的面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手術室顯微鏡無菌覆蓋操作單,包括支撐裝置、控制器、感應器、懸臂梁和報警器,通過在下巾單上設置雙層的上巾單,并在下巾單的四周設置固定條,以此來達到無菌操作和防止污染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手術室顯微鏡無菌覆蓋操作單,結構簡單且實用性強,不但操作簡單有效,而且符合了無菌的要求,避免了手術中污染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巾單;2、縫合線;3、下巾單;4、固定條。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詳細的解釋本實用新型,公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護本實用新型范圍內的一切技術改進。
結合附圖1所述的一種手術室顯微鏡無菌覆蓋操作單,包括上巾單1、下巾單3和固定條4,在下巾單3的上面設有上巾單1,上巾單1通過縫合線2與下巾單3相連接,下巾單3的四周設有固定條4;所述上巾單1為雙層結構;所述固定條4為四根,四根固定條4分別設置在下巾單3的四角上;所述下巾單3為長方形結構,下巾單3的面積大于上巾單1的面積。
實施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手術室顯微鏡無菌覆蓋操作單,在使用時,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按手術無菌原則取出顯微鏡無菌操作單,將操作單放置于顯微鏡臂背面,然后調整操作單到適當位置,操作單的無菌帶自然下垂,這時助手將操作單的上巾單1向上提起握于手中,然后將下巾單3四角的固定條4在顯微鏡臂的底面打結系緊,綁縛固定完成后,將上巾單1自然垂下實現無菌覆蓋即可。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部分為現有技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未經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685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