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內循環式河道水質凈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64200.9 | 申請日: | 2014-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681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吳梅玲;周超;劉平平;鄒紅菊;曹弘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E02B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云 |
| 地址: | 210008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河道 水質 凈化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環境污染治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循環式河道水質凈化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人口增長,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越來越多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河流水質不斷下降。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203條河流408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其中淮河為輕度污染,黃河、遼河為中度污染,海河為重度污染。這說明全國河流水體污染整體較為嚴重,嚴重污染的河流不僅會喪失自凈能力,還會引起河中生物尤其水生動植物的中毒死亡,破壞河流生態環境。因此,改善河流水質,對河流進行凈化處理,進而進行生態修復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河道治理技術包括原位處理、旁位處理兩大類方式,相應的技術包括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生物-生態處理技術、土地處理技術亦即快速滲濾、慢速滲濾、地表漫流、人工濕地技術、塘類技術等。由于生物-生態技術作為一種生態、無害的治理方法,結合了生物方法、生態方法兩者的優點,具有操作簡便、投資少、無二次污染等特點而受到了廣泛關注。
目前在生物—生態技術中通常采用生態浮床技術、水生植物修復技術等。這種原位生態凈化技術固然很好,但是往往有很多的局限性,在秋冬氣溫降低時隨著漂浮植物的死亡,使得凈化河道污染水體的能力受到限制,從而限制生態浮床的應用。另外,這種技術為單項技術,其凈化水質和改善生境的效果較慢,也不適合大面積實施,及技術集成化程度不高,從而限制了技術的應用。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增強凈化效果的內循環式河道水質凈化系統。?
技術方案:一種內循環式河道水質凈化系統,由河岸向河道依次包括有臨岸綠化帶、容水溝槽、配水溝槽、雷諾護墊,還包括有耐沖刷植物、抽水泵、輸水管,所述雷諾護墊鋪砌于河道坡面上,所述耐沖刷植物種植于雷諾護墊上,所述容水溝槽緊靠配水溝槽,所述容水溝槽通過抽水泵和輸水管連通河道水體,利用抽水泵調節輸水管中水流速度來控制凈水量,并提高河水溶解氧。
所述配水溝槽中鋪設有吸附層。
所述容水溝槽槽壁高于配水溝槽槽壁,使配水更為均勻。
所述容水溝槽為底寬35~45cm的方形混凝土溝槽,所述配水溝槽為底寬15~25cm,高10~20cm的倒三角形混凝土溝槽,進一步優化容、配水效率。
所述耐沖刷植物為濕生植物且于雷諾護墊上的覆蓋率不少于80%,對水中的氮磷污染物進行有效降解、吸收。
所述臨岸綠化帶遠離河道一側高35~45cm,靠近河道一側高20~30cm且距離容水溝槽15~25cm。
所述雷諾護墊高20~25cm,?其中孔隙的長為6cm、寬為8cm,雷諾護墊內部填滿顆粒直徑為7~12cm的碎石,對水體中的顆粒污染物進行有效攔截。
所述碎石的直徑為9~10cm,進一步提升了凈化效果。
工作原理:抽水泵通過輸水管將受污染河水抽入容水溝槽,流入配水溝槽,經過配水溝槽的均勻配水,并通過溝槽中吸附層對受污河水的過濾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較大顆粒污染物,使污水得到一級凈化;再經過雷諾護墊的過濾截留作用和植物的吸收作用,進一步去除水中氮磷污染物,使污水得到二級凈化,通過對受污河水的兩級凈化作用,通過抽水泵不斷循環抽水、截留、過濾凈化,形成一個閉合回路凈化系統,有效降低了河水中的污染物。
有益效果:本發明一種內循環式河道水質凈化系統,結合機械動力設備和雷諾護墊技術對污染河道水體中的顆粒物進行有效攔截,配合植物對水中的氮磷污染物進行有效降解、吸收,從而有效降低河道污染負荷,使得河道水體得到凈化,本發明適合四季運行,并且廣泛適用于混凝土結構的硬質駁岸和硬質基底的河道治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6420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