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水處理的霧化曝氣增氧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59250.8 | 申請日: | 2014-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832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陰江達機械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7/00 | 分類號: | C02F7/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無錫大揚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何軍 |
| 地址: | 214425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水處理 霧化 曝氣增氧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增氧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一種用于水處理的霧化曝氣增氧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污水處理和水產人工養殖過程的曝氣增氧工藝,是由鼓風、壓縮機械運轉產生的氣流,通過安裝在水底微孔曝氣管或膜式曝氣盤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氣泡,把空氣中的氧分子轉移到水體中,以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濃度。但是,由于空氣的密度低,當氣泡離開微孔曝氣管或膜式曝氣盤的氣孔時,氣泡會立即隨水體的浮力上升,影響氧分子的充分轉移,也不能形成橫向的水流,影響增氧效果;且這兩種曝氣器具還存在著微孔曝氣管易堵塞、膜式曝氣盤易破損、鼓風機壓縮機運行噪聲大、安裝復雜造價較高等弊病,阻礙著微孔增氧技術的普遍推廣使用。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增氧效果好、結構簡單、不易堵塞、制造成本低的用于水處理的霧化曝氣增氧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為,一種用于水處理的霧化曝氣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心殼體、隔板、噴水管、進氣管和進水管;隔板設置在空心殼體中,隔板將空心殼體的內腔分割成上空腔和下空腔;在上空腔的空心殼體的側壁上設有與上空腔相通的若干進氣管;在下空腔的空心殼體的側壁上設有與下空腔相通的若干進水管;若干噴水管設置在空心殼體的上空腔中,噴水管上端伸出到空心殼體外,噴水管下端穿過隔板伸入到下空腔中與下空腔相通,在上空腔中的噴水管的側壁上設有一進水孔。
為提高噴水管的噴水效果,噴水管下端呈喇叭狀。
為提高水氣混合液從噴水管中流出效率,還包括出液管,出液管設置在噴水管內,出液管一端與噴水管的進水孔連通,出液管另一端為傾斜口,傾斜口的傾斜面朝向噴水管的上端。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能使空氣和水充分混合,具有增氧效果好、結構簡單、不易堵塞和制造成本低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用于水處理的霧化曝氣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心殼體1、隔板2、噴水管3、進氣管4、進水管5和出液管6;隔板2設置在空心殼體1中,隔板2將空心殼體1的內腔分割成上空腔1.1和下空腔1.2;在上空腔1.1的空心殼體1的側壁上設有與上空腔1.1相通的兩進氣管4;在下空腔1.2的空心殼體1的側壁上設有與下空腔1.2相通的一進水管;若干噴水管3設置在空心殼體1的上空腔1.1中,噴水管3上端伸出到空心殼體1外,噴水管3下端呈喇叭狀穿過隔板2伸入到下空腔1.2中與下空腔1.2相通,在上空腔1.1中的噴水管3的側壁上設有一進水孔3.1;出液管6設置在噴水管3內,出液管6一端與噴水管3的進水孔3.1連通,出液管6另一端為傾斜口,傾斜口的傾斜面朝向噴水管3的上端。。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將用于水處理的霧化曝氣增氧裝置的進水管5通過水管與水泵相連,進氣管4通過氣管與空氣相通;將用于水處理的霧化曝氣增氧裝置放入水池中;上空腔1.1和下空腔1.2充滿水;啟動水泵后帶有壓力的水流經下空腔1.2進入噴水管3,采用射流負壓的原理,空氣進入上空腔1.1中與水混合,混合有空氣的水再經出液管6的進水孔3.1進入出液管6,由出液管6的上端噴入到水池中;由于氣液混合物體的密度和水體基本相同,就能克服阻力向前形成沖擊水體的水流;這樣,水和空氣在進入水體前氧分子已經和水充分混合,水產養殖池、污水處理曝氣池中靜止的水體也會隨水流轉動,起到曝氣增氧和攪動增氧的雙重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陰江達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未經江陰江達機械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5925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