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便攜手拎椅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58768.X | 申請日: | 2014-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237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吳春茂;陳姮;寧婧竹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A47C4/04 | 分類號: | A47C4/04;A47C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瑩 |
| 地址: | 20162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攜 手拎椅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手拎椅,屬于生活用品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手拎椅多為塑料板材,折疊打開后為簡單的卡接結構。其缺點是:1、材料單一,不牢固;2機構簡單,坐時不安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是現有便攜手拎椅結構簡單,不穩固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手拎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凳面及第二凳面,第一凳面與第二凳面通過合頁把手結構連接,合頁把手結構上設有連接塊,當合頁把手結構打開時,連接塊與合頁把手結構重疊;當合頁把手結構合起時,第一凳面、第二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連接塊設于第一凳面底面,且與第一凳面重疊;第一凳面、第二凳面底面設有鉸接交叉結構的凳腿。
優選地,所述合頁把手結構上設有把手孔,當合頁把手結構打開時,合頁把手結構上的把手孔與合頁把手結構及第二凳面之間形成把手。
優選地,所述連接塊上設有至少2個凹孔,所述第一凳面底面設有與凹孔相配合的凸起。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便攜手拎椅攜帶方便,比傳統攜帶椅子更加安全牢固,且具有較好的使用舒適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將通過把手和合頁把手結構的折合以及若干個凹孔和凸起的卡接連接,將兩個座椅面合為一個座椅面,
2、本實用新型運用鋼管做椅凳的凳腿部分,使機構更安全牢固,運用干個凹孔和凸起的卡接連接,增加了牢固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便攜手拎椅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凳面底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手拎椅收起時操作的示意圖;
圖4為手拎椅收起后攜帶狀態時的示意圖;
圖5為手拎椅展開為座椅時操作的示意圖;
圖6為手拎椅作為座椅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更明顯易懂,茲以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
如圖1-2所示,包括第一凳面1及第二凳面2,第一凳面1與第二凳面2通過合頁把手結構5連接,合頁把手結構5上設有連接塊8,當合頁把手結構5打開時,連接塊8與合頁把手結構5重疊;當合頁把手結構5合起時,第一凳面1、第二凳面2位于同一平面上,連接塊8設于第一凳面1底面,且與第一凳面1重疊;連接塊8上設有至少2個凹孔6,所述第一凳面1底面設有與凹孔6相配合的凸起4。第一凳面1、第二凳面2底面設有鉸接交叉結構的凳腿3。合頁把手結構5上開有把手孔7,當合頁把手結構5打開時,合頁把手結構5上的把手孔7與合頁把手結構及第二凳面2之間形成把手。
如圖3所示,當須要攜帶時,將第一凳面1向上抬起高于第二凳面2,使凸起4脫離凹孔6,然后將第一凳面1與第二凳面2向不同方向拉伸,打開合頁把手結構5,因凳腿3為鉸接交叉結構,凳腿3可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調整交叉角度,將凳腿3壓至同一平面內,并緊貼凳面底部,如圖4所示,攜帶時,只須拎住第二凳面2即可。
如圖5中黑色箭頭所示,將第一凳面1與第二凳面2靠近合攏,使合頁把手結構5合起,并使第一凳面1底部的凸起4與連接塊8上的凹孔6相配合,此時,第一凳面1與第二凳面2位于同一平面上,由于凳面已固定,凳腿3也在該固定角度下結構固定,如圖6所示,即可作為座椅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制作工藝為:
第一步,第一凳面1、第二凳面2為塑料材質,連接塊8、合頁把手結構5、凳腿3為金屬材質;
第二步,注塑成型,制作第一凳面1、第二凳面2、連接塊8、合頁把手結構5,并將這些部件按要求連接在一起;
第三步,將鋼管經過高溫彎曲制作凳腿3;
第四步,制作連接塊8上的凹孔6及第一凳面1底部的凸起4;
第五步,將凳腿3與第一凳面1、第二凳面2連接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5876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