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鍋爐底部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54510.2 | 申請日: | 2014-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187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楊一;石永軍;錢飛舟;闞緒恒;朱丹萍;孫健;施楠;徐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海陸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G7/00 | 分類號: | F23G7/00 |
| 代理公司: | 張家港市高松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陳曉岷 |
| 地址: | 215600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鍋爐 底部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鍋爐底部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鍋爐底部結構燃燒機理復雜,在燃燒紙漿污泥時,對燃燒溫度難以很好的控制,同時流化速度較快,容易對受熱面產生較大的磨損。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燃燒充分、管道不容易損壞的鍋爐底部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鍋爐底部結構,包括筒體,所述筒體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并排排布的管道,相鄰管道之間通過兩塊支撐板相連,相鄰管道和兩塊支撐板之間形成一個空的區域,管道的一端同時與一個總管相通,另一端同時與一個副管相通,每個管道上分別設置有若干與通管道內部相通的風管,風管的上端設置有風帽,風帽上分別設置有若干個連通風管內部與外界的出風孔,管道下方設置有灰斗,筒體位于管道上方的部位上設置有燃燒器。
所述出風孔開口方向下且下端與外界相通。
所述出風孔與水平方向呈45°~80°
所述管道的截面為方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管道內通空氣實現,且相鄰管道之間設置支撐板來及時對燃燒后的灰及時排出,減少了灰在筒體內的停留,從而防止底部床料由于溫度過高而損壞管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鍋爐底部結構的結構圖;
圖2是圖1中局部俯視圖;
圖3是圖1中風管和風帽的放大圖。
圖中:1、筒體,2、管道,3、支撐板,4、區域,5、總管,6、副管,7、風管,8、風帽,9、出風孔,10、灰斗,11、燃燒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鍋爐底部結構,包括筒體1,所述筒體1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并排排布的管道2,相鄰管道2之間通過兩塊支撐板3相連,相鄰管道2和兩塊支撐板3之間形成一個空的區域4,管道2的一端同時與一個總管5相通,另一端同時與一個副管6相通,每個管道2上分別設置有若干與通管道2內部相通的風管7,風管7的上端設置有風帽8,風帽8上分別設置有若干個連通風管7內部與外界的出風孔9,管道2下方設置有灰斗10,筒體1位于管道2上方的部位上設置有燃燒器11。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吹出的空氣能夠使得焚燒料鼓泡、流動性好,例如焚燒料為含有紙漿的污泥,其流動性很差,所述出風孔9開口方向下且下端與外界相通。所述出風孔9與水平方向呈45°~80°。為了便于風管的安裝及提高對焚燒料的冷卻效果,所述管道2的截面為方形。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將焚燒料倒入筒體1中,焚燒料淹沒管道2,然后燃燒器11點燃焚燒料,在此過程中,總管5中通空氣,空氣隨后被分配到每個管道2中,再經風管7后從風帽8的出風孔9排出,由于出風孔9的開口是向下的,因此最大限度的保證了空氣是從焚燒料內部深處噴出,從而攪動焚燒料,形成鼓泡,使得焚燒料流動起來,從而可以保證焚燒料充分燃燒。由于管道2截面為方形,這樣管道2中的空氣就能通過管道臂與焚燒料接觸的面積大,從而較好的和焚燒料進行熱交換,從而保證焚燒料不會太熱而燒壞管道2,同時空氣還和灰進行熱交換,降低灰的溫度,從而保證灰不會過熱而燒壞灰斗。因為了有了區域4,從而可以保證燃燒后的灰能較快及時的通過灰斗10排出,提高焚燒料的燃燒充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海陸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海陸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545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