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面管和立柱脹緊連接的護欄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39370.1 | 申請日: | 2014-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014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謝斌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省金為型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F11/18 | 分類號: | E04F11/18;E06B9/01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專利事務所 43008 | 代理人: | 趙洪 |
| 地址: | 4146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立柱 連接 護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管材連接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面管和立柱脹緊連接的護欄。
背景技術
在護欄、護窗等領域,面管與立柱之間需要通過連接件來實現連接。現有技術中,一般再用緊固件穿過面管外壁后直接與連接件螺紋連接,同時,連接件也通過緊固件連接于立柱上,采用這種結構連接時,面管與立柱均需要打孔攻絲,面管上過多開孔會影響其力學強度,面管與立柱之間的連接件需要精確定位才能實現安裝,沒有可調節空間,大大影響了安裝效率,而且連接處的受力主要集中在緊固件上,緊固件的受力點處易受剪切力而斷裂失效,這也導致護欄與護窗的使用壽命減短。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穩定性好、能實現面管后裝的面管和立柱脹緊連接的護欄。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面管和立柱脹緊連接的護欄,包括面管、立柱以及脹緊接頭,所述面管底部設有凹槽,所述脹緊接頭于一端插設于立柱內并通過頂絲與立柱連接,所述脹緊接頭于伸出至立柱外的部分套設于凹槽內,所述立柱的端頭位于凹槽外部且與面管底部對接連接,旋緊頂絲時,所述脹緊接頭脹開同時與所述立柱內壁和凹槽內壁脹緊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脹緊接頭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兩側彎折有側支撐板,兩塊所述側支撐板向內側彎折有側板,所述側板端部向外側彎折有第一脹緊板,所述頂絲與一側板螺紋連接,與另一側板相抵,旋緊頂絲時,所述側板向兩側脹開并帶動側支撐板與立柱內壁脹緊連接、第一脹緊板向兩側脹開與凹槽內壁脹緊連接。
所述側板的兩側向內彎折有加強肋。
所述側支撐板緊貼于立柱的內壁,且其中一塊側支撐板上開設有定位孔。
所述脹緊接頭于一塊側板的兩側向內彎折有第二脹緊板,所述第二脹緊板端部彎折有向內傾斜的頂升板,所述頂絲與該側板螺紋連接并穿過頂升板后與另一側板相抵,旋緊頂絲時,所述頂升板向兩側脹開并帶動兩塊第二脹緊板脹開與立柱內壁脹緊連接。
所述第二脹緊板靠近面管一側設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端部向外彎折有掛接邊。
所述頂絲包括第一頂推部和第二頂推部,所述第一頂推部的端頭與側板相抵,所述第二頂推部與另一側板螺紋連接、且第二頂推部的端部與頂升板相抵。
所述面管與立柱的對接處夾設有用于包覆于立柱端部的裝飾殼套,所述裝飾殼套上設有擋邊。
所述脹緊接頭為沖壓成型鈑制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面管和立柱脹緊連接的護欄,面管底部設有凹槽,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組裝時,先將脹緊接頭的一端插設于立柱內,用頂絲將脹緊接頭與立柱連接,以實現脹緊接頭與立柱的預裝,然后將脹緊接頭伸出至立柱外的部分套設于凹槽內,進一步旋緊頂絲時,脹緊接頭脹開同時與立柱內壁和凹槽內壁脹緊連接,從而實現面管與立柱的安裝,較傳統直接采用螺絲連接而言,該護欄為插接式結構,脹緊接頭僅通過頂絲的頂升力在立柱內部以及凹槽內部脹開,通過該兩部分的膨脹而實現脹緊連接面管與立柱,不需要在面管上開孔,提高了面管的承力強度,脹緊接頭與面管、立柱的連接方式均為脹緊連接,即不會出現連接處的受力集中在緊固件上的現象,使得連接更加穩固、可靠,而且,該脹緊接頭與立柱脹緊,再與面管套接脹緊,一方面能夠實現面管的后裝功能,另一方面,面管與立柱的連接位置可沿凹槽滑動調整,大大提高了安裝效率,而且立柱的端頭位于凹槽外部且與面管底部對接連接,即該凹槽的寬度小于立柱端頭的截面寬度,立柱端頭搭接于凹槽外,這種小凹槽結構進一步提高了面管的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脹緊接頭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脹緊接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裝飾殼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脹緊接頭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脹緊接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頂絲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表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省金為型材有限公司,未經湖南省金為型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393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