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工裝,特別是涉及一種單層實心剎車盤的料框和表面熱處理工裝。
背景技術
十幾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圍繞高品質、節能、環保的各種先進的熱處理技術在汽車零件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熱處理是汽車產品獲得所要求的強度、韌化性能,實現更安全、更可靠的重要技術手段,同時熱處理質量是產品實現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的重要保證。尤其是對汽車零部件表面熱處理質量而言,將會直接影響到汽車工業國產化的進程,也直接關系到汽車操控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在現有技術中,汽車零部件表面熱處理技術多為滲碳熱處理工藝,其主要是使零件獲得良好的抗疲勞性能和耐磨性,保證零件使用性能的可靠性。常見地,采用滲碳淬火強化的熱處理零件有:汽車驅動橋的差速器齒輪、變速器軸齒類零件、轉向器軸齒件、發動機活塞銷以及剎車盤零件等。在此,我們將以汽車制動系統中的重要部件—剎車盤為例進行說明。
所述剎車盤的材料多為含低鉻的灰口鑄鐵,一般經加工后直接安裝在轎車上,由于設備制造技術和工藝技術的先進性有一定局限性,安裝有上述剎車盤的新車在制動過程中會產生剎車抖動和嘯叫,這樣會影響使用舒適感,降低高端汽車的檔次,且所述剎車盤表面的耐磨性、抗腐蝕性也往往達不到要求。
根據GMW16218標準,剎車盤在整個鐵素體氮碳共滲(Ferritic?Nitro-Carburizing,FNC)過程中必須保持垂直狀態,確保零件應力充分釋放,同時避免零件在整個退火過程中因本身的重力而產生應力。只有零件應力充分釋放,才能確保零件在機加工過程中和鐵素體氮碳共滲(Ferritic?Nitro-Carburizing,FNC)過程中零件尺寸變化很少,確保零件尺寸的穩定,確保零件的質量和零件的合格率,確保零件達到圖紙的要求。
目前,國外通常的做法是將零件一個一個地串在十字架的工裝上,雖然零件垂直,但零件是一個一個地緊挨著。這樣的做法易導致如此的狀況:各個零件及單個零件的各個部分受熱不均勻,即:零件加熱不均勻,有些零件先到溫,有些零件后到溫;針對同一個零件,有些部位先到溫,有些部位后到溫;同時,零件冷卻也不均勻,有些零件先冷卻,有些零件后冷卻,針對同一個零件,有些部位先冷卻,有些部位后冷卻。零件預氧化保溫時間不一致,零件氮化后疏松層不均勻,零件氮化后氮化層不均勻,零件氮化后尺寸變化大、導致零件質量不穩定且合格率低。此外,零件裝卸不方便,零件易碰傷。
因此,我們必須設計一個工裝,確保零件滿足GMW16218標準要求,確保零件受熱均勻和冷卻均勻,確保零件應力進一步充分釋放,確保零件疏松層均勻,確保零件氮化層均勻,確保零件不易碰傷,確保零件質量穩定,確保零件合格率高,確保零件容易裝卸,確保零件最大裝爐量,確保零件生產運行成本最低,達到提高企業在激烈市場的競爭力。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單層實心剎車盤的料框以及包含有所述料框的表面熱處理工裝,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退火工裝所存在的裝載的各個零件放置不穩且相互易碰撞而造成各個零件及單個零件的各個部分受熱不均勻、零件質量不穩定及良率較低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及其他問題,本實用新型在提供一種單層實心剎車盤的料框,包括:
框架;
在所述框架中設有供豎直承托單層實心剎車盤的多個承托區間對,任一個承托區間對均包括有底框、分別設置在所述底框四周的前框、后框、左側框和右側框,任一個承托區間對更分為對向設置的兩個承托區間以使得它們所承托的兩個單層實心剎車盤以剎車碟片相對的背對背方式放置;所述單層實心剎車盤包括剎車碟片以及凸出于所述剎車碟片的剎車轂;
在任一個所述承托區間對中,包括:設置于所述框架上、供分別支撐與每一個承托區間對應的所述單層實心剎車盤中剎車碟片的支撐筋,設置于所述支撐筋上、供夾持所述單層實心剎車盤中剎車碟片的限位凹缺,設置于所述左側框和所述右側框上、供分別限制兩個所述單層實心剎車盤中剎車轂擺動的限位凸塊,以及設置于所述前框和/或所述后框中位于兩個所述承托區間的交接位置處、供一并限制兩個所述單層實心剎車盤中剎車轂擺動的扇形限位卡塊。
可選地,所述料框中包括四個承托區間對,即,八個承托區間。
可選地,所述限位凹缺具有與所述單層實心剎車盤中剎車碟片相接觸的圓弧接觸凹面;所述限位凸塊為兩個圓凸柱。
可選地,所述扇形限位卡塊為呈半圓形的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