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門落座徑向偏移測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33579.7 | 申請日: | 2014-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048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忠民;唐龍鑫;余旭康;吳軍;傅瑜杭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7/02 | 分類號: | G01B7/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軍 |
| 地址: | 310018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門 落座 徑向 偏移 測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動機檢測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發動機氣門落座徑向偏移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發動機氣門是發動機配氣機構的重要部件,它定時的開啟和關閉,保證發動機在工作中定時為汽缸吸入新鮮的可燃混合氣,并及時將燃燒后的廢氣排出汽缸,它是否可靠直接影響發動機的性能。尤其是隨著發動機技術的發展,氣缸內的壓力增大,轉速的增加,氣門的落座速度往往非常高。但是由于氣門與缸蓋之間是有間隙的,所以氣門落座時會發生徑向偏移,這會使落座時發生氣門偏心現象,對氣門產生很大的沖擊力。從而導致氣門過度磨損及氣門斷裂的問題,因此,需要對發動機氣門落座徑向偏移進行試驗分析。
目前,在測量發動機氣門落座徑向偏移的實驗中,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相對運用起來方便、快速的獲取發動機氣門落座徑向偏移的實驗臺,不利于氣門徑向偏移的分析研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成本低、效率高、全面直觀的發動機氣門落座徑向偏移測量裝置。本實用新型測量的是發動機氣門落座時,氣門的徑向偏移。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包括氣門、汽缸蓋、千分表、應變片、絲杠升降機、固定臺架、橋盒、應變儀和上位機。
氣門設置在汽缸蓋上,汽缸蓋固定在固定臺架上,在氣門末端的正向方設置有絲杠升降機,在氣門的頸脖處貼有應變片,應變片通過橋盒連接到應變儀,應變儀與上位機信號連接;千分表頂著氣門的頂端側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模擬氣門落座的過程,完成實驗的檢測。
2、本實用新型采用了電子信號實驗裝置,試驗精度高、數據可靠性高,提高實驗的效率。
3、本實用新型不需要復雜發動機試驗臺,結構簡單,試驗成本低,適用性廣,方便長期使用,廣泛適用于各汽車零部件制造廠,有利于行業發展。
附圖說明
圖1為氣門落座徑向偏移標定實驗臺;
圖2為氣門自由落座實驗臺;
圖3為數據采集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發動機氣門落座徑向偏移標定實驗臺包括:臺架1、汽缸蓋2、應變片3、氣門4、千分表5和絲杠起降機7。
先在氣門4的頸脖處貼上應變片3連接橋盒8、應變儀9與上位機10;把氣門4、氣門彈簧裝配到汽缸蓋2上去;再把汽缸蓋2固定在臺架1上,用絲杠升降機7頂著氣門4末端給它一個升程;最后把千分表5頂著氣門4的側端。
如圖2所示,發動機氣門自由落座實驗臺,首先用鐵棒6與絲杠升降機7把氣門4頂起一個升程,然后撤去鐵棒使氣門自由落座,記錄上位機10上電壓的變化。
如圖3所示,應變片3電阻的變量,先經過橋盒8的補償,再通過應變儀9轉化成電壓變量,被記錄到上位機10上。
本實用新型測的是發動機氣門落座徑向偏移,首先通過靜態標定計算出電壓與偏移量的關系,在模擬氣門落座的過程,通過測量應變片電壓的變化計算出動態氣門的徑向偏移量。本實用新型僅需簡單試驗裝置,通過模擬發動機氣門落座的過程,完成對氣門落座徑向偏移的測量計算,達到試驗要求。
其測量步驟為:
步驟1、先在氣門的頸脖處貼上應變片連接橋盒、應變儀與上位機;把氣門、氣門彈簧裝配到汽缸蓋上去;再把汽缸蓋固定在臺架上,用絲杠升降機頂著氣門末端給它一個升程;最后把千分表頂著氣門的側端并記錄它的初值。
步驟2、然后要對氣門進行靜態標定,給氣門一個徑向的力,記錄千分表的示數與上位機顯示的電壓值;然后依次加大徑向力,依次記錄千分表的示數與對應的上位機的電壓值。最后用數值分析的方法畫出一條電壓與偏移增量的光滑的曲線。
步驟3、進行動態實驗,用絲杠升降機與鐵棒頂起氣門一個升程,突然撤去鐵棒,讓氣門落座模擬發動機氣門落座的過程,記錄上位機上的電壓值。根據電壓與應變的曲線,算出氣門的徑向偏移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3357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