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客車排氣系統隔音降噪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31702.1 | 申請日: | 2014-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396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競克;徐勇;聶春梅;王善科;李中延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3/04 | 分類號: | B60K13/04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21512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客車 排氣 系統 隔音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客車領域,具體涉及客車排氣系統的隔音降噪結構。?
背景技術
為了減輕客車尾氣對城市環境的污染,一般所有客車的尾部都安裝有對尾氣進行處理的后處理器。然而現有的后處理器與客車車架之間都是硬性連接的,這樣客車在行駛過程中后處理器所發出的噪音就很容易通過車架傳遞到車廂內,影響乘客的舒適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客車排氣系統的隔音降噪結構,以降低客車噪音,提高客車的乘坐舒適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客車排氣系統隔音降噪結構,包括客車車架和用于處理客車尾氣的后處理器,所述客車車架上連接有向下垂吊的柔性軟墊,所述后處理器上連接有掛鉤,且掛鉤懸掛在所述柔性軟墊上。?
作為優選,所述柔性軟墊包括同心布置的內鋼圈和外鋼圈、以及通過硫化粘結工藝固定在所述內鋼圈和外鋼圈之間的橡膠圈,所述掛鉤懸掛在內鋼圈上。?
作為優選,所述柔性軟墊還包括一豎向布置的螺紋桿,螺紋桿的下端與所述外鋼圈焊接固定,螺紋桿的上端通過螺母與所述客車車架相連。?
作為優選,所述橡膠圈的邵氏硬度為40±3。?
作為優選,所述橡膠圈、內鋼圈和外鋼圈間的粘結強度不小于3MPa。?
作為優選,所述橡膠圈上開設有呈圓形間隔分布的若干個軸向通孔。?
作為優選,所述內鋼圈的外徑為8mm,內徑為6.5mm;所述外鋼圈(302)的外徑為25mm,內徑為22mm。?
作為優選,所述柔性軟墊和掛鉤各有兩個。?
作為優選,所述后處理器上設置有消聲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這種客車排氣系統隔音降噪結構,將后處理器和客車車架之間的連接方式由傳統的硬性連接改為柔性連接,大大降低了客車內噪音,提高了乘客的舒適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柔性軟墊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柔性軟墊的剖視圖;?
其中:1-客車車架,2-后處理器,3-柔性軟墊,301-內鋼圈,302-外鋼圈,303-橡膠圈,304-螺紋桿,305-軸向通孔,4-掛鉤,5-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這種客車排氣系統隔音降噪結構包括客車車架1和用于處理客車尾氣的后處理器2,后處理器2上設置有消聲器。?
本實施例的關鍵改進在于所述后處理器2與客車車架1之間并非硬性連接,而是采用柔性連接的方式,具體連接方式如下:所述客車車架1上連接有向下垂吊的柔性軟墊3,所述后處理器2上連接有掛鉤4,且掛鉤4懸掛在所述柔性軟墊3上。所述掛鉤4是通過螺母和套環(圖中未標注)連接在所述后處理器2上的。?
本實施例中,所述柔性軟墊3的具體結構如圖2和圖3所示,它包括同心布置的內鋼圈301和外鋼圈302、以及通過硫化粘結工藝固定在所述內鋼圈和外鋼圈之間的橡膠圈303,制作時,內鋼圈301、外鋼圈302和橡膠圈303通過硫化粘結工藝固定為一體,一般要求橡膠圈303的邵氏硬度A為40±3,橡膠圈303、內鋼圈301和外鋼圈302間的粘結強度不小于3MPa。?
所述掛鉤4是懸掛在所述內鋼圈301上的。其中,內鋼圈301的外徑為8mm,內徑為6.5mm,即厚度為1.5mm;而外鋼圈302的外徑為25mm,內徑為22mm,?即厚度為3mm。?
本實施例中,所述柔性軟墊3與客車車架間的具體連接方式可參照圖1和圖2所示:柔性軟墊3還包括一根豎向布置的螺紋桿304,該螺紋桿304的下端與所述外鋼圈302焊接固定,螺紋桿的上端通過螺母5與所述客車車架1相連,實際應用時可以旋轉所述螺母5來調節柔性軟墊3的高度。?
而且,本例在橡膠圈303上開設有呈圓形間隔分布的若干個軸向通孔305,以進一步增強該柔性軟墊3的柔韌性。?
為了保證后處理器2和客車車架1間的連接強度,本例將所述柔性軟墊3和掛鉤4各設置有兩個,如圖1。?
經發明人測試,采用了本實施例這種結構后的客車,其車內噪音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
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人們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未經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317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轉基因棉花再生株控溫嫁接法
- 下一篇:一種汀江妃菊規范化栽培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