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靜電紡絲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27230.2 | 申請日: | 2014-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158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徐嵐;劉洪瑩;唐曉鵬;司娜;何吉歡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D5/00 | 分類號: | D01D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 地址: | 21512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靜電 紡絲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絲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靜電紡絲裝置。
背景技術
靜電紡絲技術是目前制備納米紡絲最重要的基本方法。這一技術的核心是使帶電荷的流體在靜電場中流動與變形,最終獲得需要的產品,從而為高分子成為納米功能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的加工方法。
靜電紡絲技術具有操作簡便、適用范圍廣、生產效率相對較高的優點,紡制出的納米紡絲具有直徑細、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等特點,因此靜電紡絲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傳統的靜電紡絲法就是利用電場力將聚合物溶液或熔體從毛細管口處抽出形成射流,經過擺動、蒸發、細發過程,最終得到納米級的紡絲,但是傳統的靜電紡制備的納米紡絲排列較不規則,這就限制了其在某些重要領域中的應用,比如納米紡絲在組織工程、光電子傳感器、功能性復合材料等方面的應用,因此制備排列規則的納米紡絲成為了研究的重點和發展趨勢。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改良的靜電紡絲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靜電紡絲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靜電紡絲裝置,其包括儲料桶,所述儲料桶中設置有活塞和推桿,所述儲料桶的一端設置有噴絲頭,所述噴絲頭的下方設置有若干相對設置的導電線圈,所述導電線圈的下方設置有兩塊平行設置的導電接收板,所述靜電紡絲裝置還包括高壓供電裝置、以及電源,所述高壓供電裝置與所述噴絲頭電性連接,所述電源與所述若干導電線圈電性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源的正極與所述若干導電線圈電性連接,所述導電接收板通過接地電源線進行接地。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電線圈與所述噴絲頭所帶電荷極性相同,所述導電線圈與所述導電接收板所帶電荷的極性相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若干相對設置的導電線圈之間等間距排列,所述噴絲頭的出口與所述導電線圈的圓心相對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兩塊平行設置的導電接收板之間的距離能夠進行調節。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兩塊導電接收板上所帶電量相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靜電紡絲裝置通過在聚合物射流過程中設置導電線圈來穩定射流,縮小了擺動的幅度,可以集中收集納米紡絲。此外,通過導電接收板的復合作用,使制備的靜電紡絲集中收集在兩塊導電板之間,使制備的納米紡絲能夠較為規則的進行排列。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控制簡單、工藝流程短。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靜電紡絲裝置一具體實施方式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靜電紡絲裝置100包括儲料桶10,該儲料桶具有一定儲存空間,該儲存空間用于存放紡絲的原料,該原料可以是有機聚合物等。上述儲料桶10中設置有活塞20和推桿30,其中,活塞20滑動設置于所述儲料桶10中,并與儲料桶10的內側壁相接觸。上述活塞20一側連接有推動活塞20運動的推桿30,該推桿30的一端突伸于所述儲料桶10設置。上述儲料桶10的另一端還設置有噴絲頭40,該噴絲頭40與儲料桶10的儲存空間相連通,并具有供原料噴射出的出口。從而,當利用推桿30推動活塞20運動時,儲料桶10中的原料可在壓力作用下,從出口噴射出,進行紡絲。
上述噴絲頭40的下方還設置有若干相對設置的導電線圈50,該導電線圈50彼此相互平行,優選地,若干導電線圈50之間等間距排列,且噴絲頭40的出口與所述導電線圈50的圓心相對設置。進一步地,上述若干導電線圈50的下方還設置有兩塊平行設置的導電接收板60,導電接收板60之間形成接收紡絲的收集空間。上述導電接收板60之間的距離可根據需要可進行調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2723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