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容觸控筆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22901.6 | 申請日: | 2014-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7349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開尚同;孫繼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梁徽湖 |
| 主分類號: | G06F3/0354 | 分類號: | G06F3/0354;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智英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吳懷權 |
| 地址: | 中國臺灣彰化***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容 觸控筆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種觸控應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容觸控筆。
背景技術
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3C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愈來愈快,尤其是觸控式的操作接口已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與主流。
觸控式操作界面是借助觸控面板結合操作系統(operation?system)的圖形化操作接口加以實現,觸控面板依其感應的原理可區分為電阻式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光學觸控面板、電磁式觸控面板和超音波觸控面板數種;早期應用于個人數字助理及行動電話的觸控面板以電阻式觸控面板為主,操作時需要使用觸控筆用力觸碰電阻式觸控面板才能感應,這類觸控筆的筆尖較細且硬,因此容易磨損電阻式觸控面板的表面,而且不易實現多點觸控的功能。
由于目前許多科技公司推出的移動電話和平板計算機,是采用電容式觸控面板并能支持多點觸控的功能,結合流暢的圖形化操作接口,引起了消費者廣大的響應,也帶領了更多的3C信息產品紛紛開始采用電容式觸控面板;一般而言,使用者都是直接以手指操作電容式觸控面板,但是在作手寫輸入時仍不如使用觸控筆來得方便,由于電容式觸控面板與電阻式觸控面板的感應方式不同,傳統用于電阻式觸控面板的觸控筆無法直接使用于電容式觸控面板。
而目前一般所使用的電容式觸控筆結構較為復雜,因此重量較重,不易攜帶與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容觸控筆,利用電容觸控筆的筒體的材質與電路板之間的結構產生回路,或可通過電池組而形成回路,不但結構精簡,而且重量較輕,便于使用者攜帶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容觸控筆,包括:
一導電筒體,呈中空結構,具有一開口端及一閉口端;
一導電觸控件,固設在所述開口端,且所述導電觸控件的一部分為外露在所述開口端,所述導電觸控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導電筒體的內部;?
一電路板,設置在所述導電筒體的內側壁;以及
一導電連接單元,使所述電路板電性連接于所述導電筒體,且使所述電路板、所述導電筒體及所述導電觸控件形成一回路。
上述的電容觸控筆,所述導電連接單元為金屬鉚釘或彈性片。
上述的電容觸控筆,還包括一電池組,設置在所述導電筒體內,并位于鄰近所述導電筒體的所述閉口端處,所述電路板與所述電池組的第一電極部電性連接,所述電池組的第二電極部通過所述導電筒體及所述導電連接單元而電性接入回路,該回路是指所述電路板、所述導電筒體、所述導電連接件、所述導電觸控件以及所述電池組形成的回路。
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電容觸控筆,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容觸控筆,包括:
一筒體,呈中空結構,具有一開口端及一閉口端,所述筒體的外部為涂布有一導電層,且所述筒體內部的一預定處設置有一導電板;
一導電觸控件,固設在所述筒體的所述開口端并與所述導電層電性接觸,且所述導電觸控件的一部分外露于所述導電筒體,所述導電觸控件的另一部分為位于所述導電筒體的內部;
一電路板,設置在所述導電筒體的內側壁;
一導電連接單元,使所述電路板及所述導電板電性連接;以及
一電池組,設置在所述筒體內,并位于鄰近所述筒體的所述閉口端處,所述電路板與所述電池組的第一電極部電性連接,所述電池組的第二電極部與所述導電層及所述導電板電性連接,使所述電路板、所述導電筒體的所述導電層與所述導電板、所述導電連接件、所述導電觸控件以及所述電池組形成一回路。
上述的電容觸控筆,所述導電連接單元為金屬鉚釘或是彈性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利用電容觸控筆的筒體的材質與電路板之間的結構產生回路,可通過電池組而形成回路,不但結構精簡,而且重量較輕,便于使用者攜帶使用;
(2)在導電筒體的表面涂布導電涂層并使導電觸控件和電路板電性連接,使電容觸控筆的結構更加小巧。
附圖說明
圖1為表示本實用新型電容觸控筆的基礎架構示意圖。
圖2為表示本實用新型電容觸控筆一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為表示本實用新型電容觸控筆一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4為表示本實用新型電容觸控筆一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5為表示本實用新型電容觸控筆一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
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梁徽湖,未經梁徽湖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229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