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變頻器低電壓穿越電源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17490.1 | 申請日: | 2014-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750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耀中;王坤;杜海波;王祥濱;張學謙;田亮亮;苗英俊;陳長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邯鄲派瑞節能控制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M7/217 | 分類號: | H02M7/217;H02J3/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李增朝 |
| 地址: | 056000***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變頻器 電壓 穿越 電源 | ||
1.一種變頻器低電壓穿越電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電緩沖電路:由輸入交流斷路器(QF1),第一、第二交流接觸器(KM1、KM2)和第一、第二、第三緩沖電阻(R1、R2、R3)構成,輸入交流斷路器(QF1)連接在電網電源與第一交流接觸器(KM1)的輸入端之間,第一交流接觸器(KM1)的輸入端與第二交流接觸器(KM2)的輸入端并聯,第二交流接觸器(KM2)的輸出端的三個點分別與第一、第二、第三緩沖電阻(R1、R2、R3)的一端串聯,第一、第二、第三緩沖電阻(R1、R2、R3)的另一端分別并聯至第一交流接觸器(KM1)的輸出端的三個點;
輸入整流濾波電路:由不可控整流支路和輸入濾波均壓支路構成;不可控整流支路是由三相不可控整流橋(VC1)構成,輸入濾波均壓支路是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輸入濾波電容(C1、C2、C3、C4)和第一、第二輸入均壓電阻(R4、R5)構成,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輸入濾波電容(C1、C2、C3、C4)的電容量、額定電壓完全一致,第一、第二輸入均壓電阻(R4、R5)的標稱阻值、額定功率完全一致;輸入整流濾波電路的連接方式是:三相不可控整流橋(VC1)的輸入端連接至第一交流接觸器(KM1)的輸出端,三相不可控整流橋(VC1)的輸出端連接至輸入濾波均壓支路;輸入濾波均壓支路的連接方式是:第一輸入濾波電容(C1)與第二輸入濾波電容(C2)、第一輸入均壓電阻(R4)并聯,第三輸入濾波電容(C3)與第四輸入濾波電容(C4)、第二輸入均壓電阻(R5)并聯,第三輸入濾波電容(C3)的正極與三相不可控整流橋(VC1)的共陰極輸出端連接,第三輸入濾波電容(C3)的負極與第一輸入濾波電容(C1)的正極連接,第一輸入濾波電容(C1)的負極與三相不可控整流橋(VC1)的共陽極輸出端連接;
升壓電路:由升壓支路、輸出濾波均壓支路和驅動支路構成;升壓支路是由高頻電感(L1)、霍爾電流傳感器(TA1)和第一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模塊(VI1)構成,其中第一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模塊(VI1)選用兩單元IGBT模塊,兩單元IGBT模塊中的下管IGBT作為升壓支路的開關元件,與上管IGBT反并聯的二極管作為升壓支路的升壓二極管,輸出濾波均壓支路是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輸出濾波電容(C5、C6、C7、C8)和第一、第二輸出均壓電阻(R6、R7)構成,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輸出濾波電容(C5、C6、C7、C8)的電容量、額定電壓完全一致,第一、第二輸出均壓電阻(R6、R7)的標稱阻值、額定功率完全一致;升壓支路的連接方式是:高頻電感(L1)的一端連接于第三輸入濾波電容(C3)的正極,另一端連接至第一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模塊(VI1)下管IGBT的集電極,下管IGBT的發射極連接至第一輸入濾波電容(C1)的負極,與上管IGBT反并聯的二極管其陽極與下管IGBT的集電極為公共端,陰極連接至第三輸出濾波電容(C7)的正極,輸出濾波均壓支路的連接方式是:第一輸出濾波電容(C5)與第二輸出濾波電容(C6)、第一輸出均壓電阻(R6)并聯,第三輸出濾波電容(C7)與第四輸出濾波電容(C8)、第二輸出均壓電阻(R7)并聯,第三輸出濾波電容(C7)的負極與第一輸出濾波電容(C5)的正極連接,第一輸出濾波電容(C5)的負極連接至第一輸入濾波電容(C1)的負極,驅動支路的連接方式是:IGBT驅動電路板直接緊貼嵌套在第一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模塊(VI1)外形的凹陷處,通過螺栓與第一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模塊(VI1)連接;
控制隔離輸出電路:由控制支路和隔離輸出支路構成,控制支路是由第二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模塊(VI2)構成,其中第二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模塊(VI2)選用一單元IGBT模塊,隔離輸出支路是由第一、第二共陽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A1、MZA2)、第一、第二共陰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K1、MZK2)、吸收電阻(R8)、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熔斷器(FU1、FU2、FU3、FU4、FU5、FU6、FU7、FU8)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輸出直流斷路器(QF2、QF3、QF4、QF5)構成,控制支路的連接方式是:第二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模塊(VI2)內IGBT的集電極連接于第三輸出濾波電容(C7)的正極,第二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模塊(VI2)內IGBT的發射極連接于第一共陽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A1)的陽極公共端,隔離輸出支路的連接方式是:第一共陽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A1)和第二共陽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A2)的陽極公共端相連接,第一共陰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K1)和第二共陰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K2)的陰極公共端相連接,第一共陰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K1)的陰極公共端連接于第一輸出濾波電容(C5)的負極,吸收電阻(R8)并聯于第一共陽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A1)的陽極公共端和第一共陰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K1)的陰極公共端之間;第一、第二共陽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A1、MZA2)和第一、第二共陰極快恢復二極管模塊(MZK1、MZK2),每個模塊內分別包含有2個快恢復二極管,每個共陽極快恢復二極管的陰極分別連接有1個熔斷器,每個共陰極快恢復二極管的陽極分別連接有1個熔斷器,第一熔斷器(FU1)和第五熔斷器(FU5)共同連接至第一輸出直流斷路器(QF2),作為變頻器低電壓穿越電源的第一路直流輸出;第二熔斷器(FU2)和第六熔斷器(FU6)共同連接至第二輸出直流斷路器(QF3),作為變頻器低電壓穿越電源的第二路直流輸出;第三熔斷器(FU3)和第七熔斷器(FU7)共同連接至第三輸出直流斷路器(QF4),作為變頻器低電壓穿越電源的第三路直流輸出;第四熔斷器(FU4)和第八熔斷器(FU8)共同連接至第四輸出直流斷路器(QF5),作為變頻器低電壓穿越電源的第四路直流輸出;
和控制電源電路:由不間斷電源(UPS)和電源轉換開關(STS)構成,電網電源連接至不間斷電源(UPS)的輸入端和電源轉換開關(STS)的第二路輸入端,不間斷電源(UPS)的輸出端連接至電源轉換開關(STS)的第一路輸入端,電源轉換開關(STS)的輸出端連接至變頻器低電壓穿越電源控制電路板的輸入端和變頻器控制電源的輸入端;將電網電源作為電源轉換開關(STS)的首選電源,將不間斷電源(UPS)作為電源轉換開關(STS)的備用電源;從首選電源向備用電源進行切換的電壓閾值為額定電壓的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邯鄲派瑞節能控制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邯鄲派瑞節能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1749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框式太陽能組件
- 下一篇:一種光伏支架安裝夾具





